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Follow us
前段时间,马斯克力挺川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之后,马上表示要成立一个“政府效率部”,这个新成立的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要给联邦政府瘦瘦身,大规模裁员以削减联邦政府的运营成本。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这条消息让大洋彼岸的不少人感到震惊,因为在不少人的传统观念里,能吃上皇粮,有编制是多少人的人生终极目标,在政府部门里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怎么能说裁员就裁员呢?如果裁员裁到大动脉,裁出个李自成的事中国历史上可不是没有先例。
其实如果稍微熟悉点历史的朋友也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当中,冗官问题几乎贯穿始终,而且历朝历代对它也都没什么好办法。而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才建国才200多年,如今要清理冗官,给联邦政府“瘦身”,不管是马斯克还是川普,那必须得摸着石头自己过河,如果美利坚能放下身段,从咱们老祖宗的冗官问题上获得一点历史经验,这也算咱免费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今天就简单聊聊中国古代冗官的话题。
◇ 图为周制与秦制的对比
说起来,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周秦之变”,从行政和官僚体系的角度讲,以前的封建诸侯卿大夫可以有自己的行政体系,正所谓“我的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在秦统一之后这一切都收归皇帝。对于居于权力最高处的皇帝来讲,为了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除了一手掌握暴力机器随时弹压反贼,另一手就要给下面办事的人足够的好处和看得见的前途。但在利出一孔的皇权社会当中,利益远远不如官位便捷和实在,在这一点上,皇帝和想要被拉拢的对象达成了难得的一致,尤其是当朝廷有难,或者有谁通过不正常手段上位的时候,能给出的最好的封赏当然是官职,而这样的官职数量和功能肯定会超出维持正常行政的需求,而这样的官职给出去之后基本是不可能再收回来的,这也就是冗官的来源。
◇ 图为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之乱,“旬日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各地豪杰纷纷自行募兵以自保,而朝廷也是给这些民间义军首领官职,期待他们保持绝对忠诚。比如后来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就是在此时立有战功被任命为“安喜尉”,当时像这样的官吏任命有很多,后来朝廷自己都觉得如此授官太过,下命令凡是因为军功而得官的都得经过汰选,这才有了刘备鞭打督邮辞官而去的故事。
◇ 图为游戏《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司马伦形象
可见这东汉王朝此时还有点追求,但这样的努力也终究是徒劳。等到经历了汉末三国的战乱,西晋王朝建立之后很短时间又陷入了“八王之乱”,这样的局面中任何人的命运都不可预测,那些野心家也拼尽全力用官位希望换取下属的忠诚。比如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之后,大封官职,一时间王侯将相跟雨后的狗尿苔似的到处都是,官吏帽子后面的貂尾巴不够用只能用狗尾巴凑数,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来历。当然,这些冗官怎么养活,那就不是野心家们考虑的问题了。
往后的历朝历代虽然各有故事,但这底层逻辑没有变,而冗官虽然无事,但毕竟是既得利益者,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进了官僚队伍拿了朝廷的铁饭碗,想要夺走绝非易事。所以只要承平日久,隔三差五就会有冗官问题,相关记载也是不绝于史书。
◇ 图为明代绘制的《李泌出山图》中的李泌形象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宗室元澄曾经主持“铨简旧臣”,这在当时也是不得不做的事,因为当时出身贵族的官僚“动以万数,冗散无事”,再不裁撤就要养不起了。到了唐朝,从太宗玄宗一直到中晚唐都有裁撤冗官的动议。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李泌提议“省官”,并给出了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在他看来,“可悉罢”的地方有关官吏,“比正员三之一”,而长安洛阳的官吏,更是可以裁汰三分之二。当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冗官问题绝不是中央朝廷发几个命令下一番决心就能解决的,直到唐朝灭亡,冗官都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但李泌提出的数字的确是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现实。
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之后,世家大族被屠戮殆尽,过去世家子弟充任官吏的情况也变得无以为继,另一方面宋朝对武将拥权极为敏感,因此将重文抑武作为基本的政策,通过科举取士大力提拔毫无背景的文人充当官僚队伍的主力。
朝廷每次科举取士从唐朝的不过数十人膨胀到数百人,干实事的官职也就那么多,但每次科举取士都会有数百人进入官僚队伍,其中绝大多数只拿钱没有活干,而朝廷对他们的态度是不管有没有实际的职位,都给养起来。这也是希望用这种方式保证他们对官家的忠诚,如此一来就导致北宋的官僚体系在几十年内如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根据曾巩的记载,真宗年间记录在册的官员就已经有万人左右,到了仁宗年间官员人数突破两万大关,而英宗年间这个数字接近了两万五千。冗官如此严重,再加上冗兵冗费,朝廷的财政负担非常重,如果不开源节流,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 图为王安石
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提出限制冗官的种种举措,比如改革科举制,限制恩荫官等等,但这些举措注定会遭遇层层阻力,当时一旦遇到裁撤冗官的提议,就会有官员聚众闹事,威胁朝廷稳定,最终这样的改革也就只能无疾而终。而到了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的一大动机就是解决冗官冗费等带来的财政负担问题,只不过这王安石头脑灵活,既然这冗官不能得到根治,那就想尽办法变着花样搜刮民间财富,这样一来不就能养活愈发庞大的官僚体系了么?
◇ 图为影视剧中宋代官员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代褒贬不一,但从敛财的角度来看,这变法无疑是大大的成功。只不过朝廷敛财的速度实在是赶不上冗官扩张的速度,如此看来,靖康之耻也算是对宋朝的官僚体系来了个大瘦身,然而冗官扩充的故事在南宋又重演了一遍,到了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试图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冗官带来的财政危机,比如“推排法”“公田法”“打算法”等等,当然,文官集团是不能动大手术的,那就从武将这边节省开支,“打算法”的要义在于严查军费开支,一旦查到弄虚作假就要严惩将领,这直接逼反了将领刘整,这位向蒙元献计,力劝忽必烈攻打襄樊,结果导致南宋一溃千里,最终亡国。
宋朝灭亡之后,冗官还在历史中存在着,并且还有了新花样。到了明朝出现了冗官和官缺同时存在的奇观。这冗官的来源和前朝是一模一样,明史本纪有统计明代帝王曾经先后发起过十一次“汰冗官”的政治运动。比如嘉靖年间,“恩倖冗滥者,裁汰以数千计”。至于官缺,一言以蔽之就是干活的官员太少,尤其到了明朝后期党争愈发激烈,朝中不少官员以退为进,辞官不做,这才造成了“冗官与官缺并行”的奇观。
◇ 图为影视剧中明代官员形象
明亡之后的大清在相当大程度上继承了它的制度,自然也会把这冗官给继承下来。从顺治开始到光绪,每一任皇帝都会在诏书中强调裁撤冗官,可是大清却从康熙时代开始实实在在地开始卖官,当然这样买卖得来的官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候补官”。
银子花出去了,什么时候能够当官却不好说。这些候补官的确是冗官,朝廷在这些冗官身上没花钱,反而赚了不少,道光年间,朝廷仅仅卖地方官的收入就有三千多万两白银,冗官的存在反而成了大清的财政支柱,只不过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候补知县道台,那怎么着在任上给捞过来,那也就只能苦一苦老百姓,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大清到后来出了洪秀全,或者说老百姓帮着洋人去抬梯子打仗,那也只能说是活该了。
◇ 图为晚清时期地方官吏合影
这么看来,冗官的确是具有中国古代王朝颇具特色的产物,虽然历朝历代都认识到了它的危害,但都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是至高皇权的外延,皇权要膨胀,官僚体系不跟着膨胀是不可能的。在古代中国那样的环境下,这个死循环确实无解。
所以话说回来,马斯克在大洋彼岸要裁撤政府部门,也的确不能照搬咱们老祖宗的经验,毕竟咱们老祖宗几千年也没有对冗官能够根治,这也就只能苦一苦马斯克和川普,让他们好好摸着石头过河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