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教练爆料:费德勒接受四年心理训练,终于熄灭怒火,点燃优雅

全文1310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网球天王费德勒在接受四年心理训练后,终于熄灭怒火,点燃优雅,成为冷静儒雅的天王。

02费德勒在青少年时期常常愤怒到摔球拍、哭泣流鼻涕、飚脏话,但在2001年汉堡比赛后,决定冷静才是胜利的钥匙。

032002年,费德勒最亲密的教练和朋友卡特在车祸中离世,让他开始意识到死亡的真正含义,也让他彻底醒悟。

04此后,费德勒开始重视心态训练,特别是在18到22岁之间,接受了一位运动心理学家的指导,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怒火变成冷静的力量。

05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理训练依然被冷落边缘化,许多球员的坚持败给了焦躁不安的急功近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费德勒,在球场上轻盈优雅的天王,也绝不是天生便拥有如此冷静与从容,而是在一场场“创伤”中觉醒,在运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花了三年才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那个在青少年时期比赛中常常愤怒到摔球拍、哭泣流鼻涕、飚脏话的“熊孩子”,最终蜕变成了今天这个冷静儒雅的天王。
图片

谁能想到,青少年时期的费天王也不是家长眼中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愤怒时,球拍成了“炮弹”,脏话和泪水是他成长路上的“标配”。他自己曾直言:“ 刚开始,我脾气特别暴躁,差点就让自己一无所有。”当时的费德勒,常常在失利后痛哭流涕,愤怒的火焰烧得他几乎丧失理智。那些年,他不仅自己在内心里打仗,球拍也成了他发泄的工具,然而,正是这些情绪的“创伤”,成了他转变的“契机”。

图片
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汉堡比赛上。费德勒丢掉了一场本该轻松赢下的比赛,他的情绪差点完全崩溃。愤怒、失望、自责,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把他从头到尾将自己摧残“自虐”了一遍。那一刻,他决定:“冷静,冷静才是胜利的钥匙。从此,我发誓再也不让情绪牵着我走。”他说得很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
2002年,命运给了费德勒一个沉重的打击。卡特——他最亲密的教练和朋友,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世。费德勒得知消息时,正在加拿大多伦多参加大师赛,他的世界瞬间崩塌。悲痛如潮水般涌来,他跑出酒店,痛哭失声。那一刻,费德勒的人生仿佛被一记重拳击中,“我从未经历过如此深切的痛苦。”
他说,“这让我开始意识到死亡的真正含义,也让我彻底醒悟。”卡特的去世让他停下了脚步,深陷痛苦的泥潭,但也在这片泥沼中,他开始迅速成长。费德勒回忆道:“那时候,我明白了,痛苦是警醒,让我更加努力训练。”从此,费德勒不仅调整了技术,更重要的是重视心态训练。
图片
不过,这一切的转变,并非空降神助。费德勒的蜕变背后,有一位不为人知的幕后推手。尽管费德勒一直对外保密,但他的前教练保罗·安纳孔后来透露,正是在18到22岁之间,费德勒接受了一位运动心理学家的指导,这段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怒火变成冷静的力量。费德勒也曾透露过自己的心路历程:“你必须有赢的欲望和激情,但更重要的是,冷静地接受失败,接受那些糟糕的错误。”
图片
费德勒的心理升级,恰恰为他自2003年温布尔登开始的网球统治奠定了基础。这四年心理“隐私”学习,是他成为网球传奇的“秘密”武器。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理训练依然被冷落边缘化。即使有一些心理咨询师愿意介入,但他们对网球的理解通常有限,最终只是给球员灌输一些空洞的“励志鸡汤”,真正在心智层面做出改变的,仍是少数。
研究表明,许多运动领域的顶尖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灵“创伤”(例如李娜)。这些“创伤”并不是他们的累赘,反而成为了他们突破自我的动力源泉,甚至是“顿悟”的关键。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球员来说,成长更多的是通过“渐悟”。甚至有些天赋一般的球员,只能在与自己死磕的过程走出“迷悟”,最终才勉强步入“渐悟”阶段。
顿悟,往往是个偶然的瞬间——就像“拈花一笑”那样,瞬间通透开窍;更多时候,则需要有引路的名师。而渐悟,则来自于对网球的真爱和不懈努力,再加上系统的心理训练。坚持到一定的时间点,你就会发现,花朵开始绽放。但问题是,许多球员的坚持败给了焦躁不安的急功近利。
图片
在网球江湖,心理治疗一度是个敏感、私密话题。要是把“心理”换成“心智”理解,就立马光明了许多。毕竟,这些问题并非“病”,确切说是不打网球也会经历的正常现象,通过专门训练是可以解决、并激发潜能的必修课。然而,大多数球员、教练和家长把它视为“选修课”,甚至是“自修课”。当大家都在拼体能、卷技术时,心智训练恰恰是被低估的弯道超车赛道。(图片引自球员社交媒体)
网球心智教练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