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被“看见”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的LOGO(徽标)上,能看见人、莲花、小树等元素,而最显眼的就是那个“跳舞的人”,“为了每一个人,需要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是我们学校的教育主张。我们希望大家都能看见“人”,因为只有眼中有人,心中才会有爱;因为只有看见,才会努力改变。我们希望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孩子都能因为被看见而充满自信与阳光。

如今的长安镇中心小学之所以能取得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等成绩,与学校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密不可分。

自2016年起,学校就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研究者”两大目标,开启了积极的探索。

尊重与欣赏

2015年9月,我来到这所学校担任校长,当时学校采用的制度约束、说教等管理方式引发不少负面情绪。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高层次的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通过尊重与欣赏激发教师的成长动力,品味身为教师的幸福。

我们鼓励并确保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学校决策和规章的制定,让每一项制度都来源于教师,再落实到管理。因为尊重和参与,冰冷的制度也变得温暖,即便看似有利益冲突的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等问题,也成功实现100%的满意度。

为了把更多时间和机会还给教师,从2016年开始,学校取消了每周例会和期末大会,将“校长行政一言堂”的教师大会变为两周一次的年级教研和每月一次的教工活动。教师在“周三有约”“秋日夜语”活动中倾吐心声、增进感情,在“月度人物”“闪亮的你”活动中展示才华、传递美好。如今,人人是主角的期末分享已成为全体教师期待的教育盛会。

此外,我们还通过“童眼看师德”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并走近教师,通过一次次访谈让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互贴近,让教育呈现出应有的面貌。

体验和参与

合作是解决人际问题的重要方式,体验和参与是合作中成长的关键,面对管理目标难达成、教师对工作不理解、对行政有意见等问题,我们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搭建平台,参与体验。每学期,我们拿出6个“校聘主任(级长)”职位,供全体教师通过自主报名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近5年,先后有40余位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成为各部门、各项目的负责人,他们有的多年坚持担任“校聘主任”,服务全校师生,有的仅实践一学期便退出管理团队。通过管理体验,教师更加了解学校管理的难处,也更加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教师感叹:“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行政办公室的灯每晚总是亮着的!”还有教师说:“行政,真不是人干的!”

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下,学校行政干部实现快速成长,2018年至今学校共培养出闫大勇、陈海燕、李峤、陈小芳等正副校长10人次、正副主任8人次,学校被誉为“长安教育的黄埔军校”。

“1+6+N”年级治理。2020年3月,在学校原有的“一室三中心”(校长室、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服务中心)管理架构基础上,我们开启了“1+6+N”年级治理模式:“1”是以校长室为核心的团队,“6”是以“年级校长”为中心的6个年级核心,“N”是指N位教师、N个项目、N个微团队。

本着“我的年级我做主”的态度,6个学校核心行政干部担任年级执行校长,带领大家参与到各年级的常规管理、课堂建设、项目课程等工作中,成功将“行政的事”转变为“年级每个人的事”,实现“人人有责、事事落实”。在年级教研中,大家聚焦年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研讨、寻找策略、探索实践,成功实现年级自治。

“1+6+N”年级治理既有效增强了年级团队的凝聚力,又成功实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目标。

“一二三”成长体系

为了让教师实现快速成长,我们搭建了“一二三”成长体系。

“一”即“一人一策”个性化成长菜单,这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它让教师成长有实效。

“二”即“两院”——阅读学院和故事力学院。教师在阅读学院拓宽视野、提升素养。故事力学院则聚焦真实问题,通过故事力项目的学习与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故事思维,提升发现故事、创造故事、运用故事的能力,使学校成为美好故事的集散地。

“三”即“三营”——青年教师训练营、骨干教师成长营和卓越教师修炼营,“三营”促进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获得不同层次的成长,帮助他们从优秀迈向卓越,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

榜样示范+微团队

大家都明白变革是必须的,但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为什么要变,怎样变,如何带动人人都改变,是学校管理永恒的话题。

我们学校自2016年开启了评价改革、课程改革、课堂变革、教研转型、管理改革……这些项目中,我们均采用“校长示范、行政先行、全员实践”的策略。

为了掌握课堂变革的真实样态,我们逐个年级、逐个班级开展全覆盖式听课,一个学期校长累计听课100节、各行政干部累计听课40—50节。

有人问我:这样“折腾”,不累吗?

面对满满当当的安排,怎么能不累?但我们都知道,思想影响认识,态度决定行动。身为校长,如果我不能与教师一起投身到课堂实践中,那就不可能实现理想的课堂样态。

此外,为了改变教研生态,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高质量的教研中,我们以“微团队”撬动体验式教研。教师微团队是指有共同愿景、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不断学习研究、能产生高绩效的小微组织,它有助于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生态转型。

我们充分利用微团队“小、活、实”的特点,构建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从小问题入手开展真研究,实现小切口、大改变,让一个人的奋斗变成一群人的努力,让一个人的成长变成一群人的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每年组成的微团队可达上百个。一个个温暖的微团队点燃了教师的成长动力,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我们在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全体教师轮流担任每周的“教研组长”,在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反思的“三微”教研(微话题研讨、微主题研修、微课堂研磨)中,成功将教研从“学科组长一个人的事”变成“学科每一个人的事”,以输出倒逼输入,推动教师成长。

在不断创新的教研模式下,教师每一天都在刷新自我,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曾经不愿参加课堂教学竞赛的8位教师,从集体抗议到自发组队支持从未对外上过公开课的黄老师参赛,即便最终没有获得一等奖,但黄老师那句“这是我这辈子上过的最有感觉的课”令所有人感动;临近退休的钱老师曾抱怨:“变变变,什么都要变!”但当她看见别人的精彩时,也主动要求上研究课;原本抱着“养老心态”的张老师,教研时间总是不见身影,但现在却主动担任“轮值教研组长”,他说:“大家都那么努力,我再不学习就要被淘汰了。谁说改革创新只是年轻人的事?我们老教师不也在积极参与并寻求改变吗?”

近3年,学校的镇聘教师中有39人考上编制,这是对青年教师努力成长的鼓舞,也是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肯定。

在教育的星河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值得被看见,让我们相信看见和改变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去探寻最美的教育。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12月04日第6版 

作者:钟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