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文 康馨文/文 壁画修复,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儿,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它要求修复师具备精湛的技艺,对色彩、线条有着敏锐的感知,同时,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解读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在修复的过程中,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对艺术的传承。
当我们走进壁画修复的世界,会发现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修复师们用他们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拂去岁月的尘埃,让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画面重新焕发光彩。他们的努力,不仅是为了让壁画本身得以保存,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让历史之美得以延续。
云冈石窟“五华洞”重焕华彩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以规模宏大、题材丰富、雕刻精美闻名于世,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其中“五华洞”是云冈石窟“最华美”的石窟群。历时三年多的抢救性保护,“五华洞” 5 个洞窟的危岩体加固、保护性窟檐建设、壁画彩塑修复三项工程先后顺利完工,“五华洞”面貌焕然一新。
云冈石窟第 9-13 窟因后世施泥彩绘而异常绚丽,俗称“五华洞”。其中,第 9 、 10 窟为双窟;第 11-13 窟为一组洞窟,分别为塔庙窟、佛殿窟、大像窟三种不同形制的洞窟,凿有前后室的第 12 窟是中心窟。同时,第 12 窟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用立体雕刻形式记载古代音乐人盛大演出场面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云冈石窟的“佛籁洞”和“音乐窟”。
五华洞壁画实景
多年来,由于石窟前立壁和列柱裸露在外,遭受雨水冲刷、风蚀日晒,“五华洞”岩体裂隙纵横、崖体失稳、列柱风化剥落变细,洞窟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因而成为云冈石窟文物病害最严重的区域。同时,窟内彩塑壁画也出现了酥碱、空鼓、脱落等诸多病害。为了全面有效地保护“五华洞”, 2012 年经国家文物局逐项批准,拉开了“五华洞”保护工程的序幕。
岩体加固工程,一是锚杆加固,部分锚杆外套镀锌防锈钢管,锚孔用环氧树脂灌浆充填;二是裂隙灌浆加固,先将裂隙内的充填物清理干净,然后用环氧树脂进行灌浆;三是水硬石灰灌浆加固,主要针对 11-13 窟崖头人工砌体内的蚀空区域。四是风化岩体表面加固,主要针对 9 、 10 窟列柱。
9 窟前室壁画修复前后对比
10 窟西壁壁画修复后的对比照
修护文物重点在护,为了从根本上解除“五华洞”面临的各种病害威胁,云冈石窟研究院先后启动了洞窟危岩体加固、彩塑壁画修复、保护性窟檐设计与建设三项工程。以上三项工程同时展开,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相继完成。同时保护性玻璃幕墙、灯光照明、安防技防、微环境监测、地面北魏装饰雕刻遗址展示等配套工程也相继完成。可以说,“五华洞”工程是云冈石窟历史上第一次立足于文物本体维护的全方位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创了国内石窟寺维修保护的先河,同时也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树立了一个典型样板。
修复前后对比
经过修复现今的“五华洞”被古朴厚实的新建窟檐遮盖,洞窟内还增加了保护性玻璃幕墙,以及安防、微环境监测等配套系统,此外洞窟隔离木栏已被取消,实现了入窟参观,能让游客在充分的游览空间内全面领略人类五世纪石窟雕刻艺术的魅力。
唐韩休墓壁画:硬着头皮“盲拼”
2024 年初,“壁上丹青 盛唐气象——唐韩休墓壁画考古发掘与保护展”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火热展出,这是唐韩休墓壁画历经约十年科学保护和修复后,首次集中对公众展出。
2014 年 3 月开始,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安市南郊的一座拥有 5 个天井的唐代壁画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墓志表明墓主人是唐代以《五牛图》闻名于世的著名画家韩滉的父母韩休与柳氏的合葬之墓。
韩休墓壁画题材丰富,有朱雀、玄武、高士、山水及乐舞、日月星象图等。墓室北壁东侧的《山水图》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古代独幅山水壁画,采用了重深、焦点、透视等技法,将中国绘画独幅写实山水的历史从宋代提前到了唐代,具有极为重要的美术史意义;东壁的《乐舞图》亦开创了同类题材的新篇章。
《山水图》局部
此次展览,韩休墓成功修复的21幅壁画全部亮相,迎接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些千年前的壁画焕发新生,栩栩如生、美不胜收。但它们刚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时的样子,韩休墓壁画修复负责人杨文宗和他的团队至今都忘不了。
发掘现场
杨文宗介绍,韩休墓发现时,专家在墓葬发现5个大盗洞,不仅陪葬文物丢失无几,精美的壁画也惨遭盗墓分子的破坏。当时,在深达12米的墓室发现这批珍贵的壁画时,因时间及地下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影响,壁画出现了霉菌、酥碱、空鼓、起翘变形、微生物损害、颜料剥落等病害,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在墓葬甬道两侧绘有以唐代仕女图和宦官抬箱图为主题的壁画,残损严重;墓室东壁的乐舞图壁画最为完整;西壁 6 幅树下高士图, 2 幅已经被盗墓分子切割盗取,只留下 4 幅;南壁是朱雀图,北壁西侧为玄武图,发现时,已被盗墓分子严重破坏,下方留下上千块碎片;北壁东侧为山水图。墓室穹窿顶上满布星象图。
从考古角度来说,青铜、陶瓷之类的文物,即使经历千百年依然具有一定支撑力,但使用泥土及草、麻、颜料等纤维类材料复合制成墓室壁画,却没有前者的耐久度。加之墓葬壁画所处环境特殊,有些看似保存完好的画作其实早已腐蚀无存,颜料以粉状形态附着在画表,即使呼吸稍重都可能导致其脱落。由于墓室已经无法保证壁画安全,经过3次专家论证,文物部门决定进行揭取,随后进行搬迁保护。
2014 年 7 月,壁画的揭取搬迁工作拉开序幕:清理表面泥渍,提取信息、记录现状、检测病害、科学分析……文保修复人员采取各种措施和科技手段,监测墓室内部微环境数据,分析壁画状况。最终得出的结果并不乐观:墓室环境湿度相对较高、温度变化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
保护工作最关键的一步是揭取,但顺利揭取壁画的前提是做好清理。比如甬道内脏污的人物壁画,文保修复人员用棉签蘸取蒸馏水等对壁画无害的液体,耗时约三个月才一点点将它们表面的泥土、霉菌擦干净。清理完毕后,还需对壁画开裂的边缘、缺失的部位进行加固,不同形式的加固还需采取如空鼓灌浆、表面封贴等不同措施应对。比如墓葬壁画因本体含水量大,会影响加固药水效果,所以加固之前需加一道烘烤程序再喷洒药物。整个揭取搬迁工作用时近两年,在经历监测分析、处理病害、加固剥离等过程后,这批壁画安然存放进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集保护与研究为一体的专用展室。
壁画空鼓灌浆
去除壁画表面纱布
壁画的揭取采用了从地仗层切割、剥离与分割壁画墙体相结合的方案。以传统铲取法,即从壁画背面地仗层与墙体分割的方法,对墓葬甬道壁画、墓室西壁四幅屏风画等面积较小的壁画进行揭取;对大幅壁画,则采用连同壁画支撑体即砖墙一起分体搬迁的方式。其中,山水图、乐舞图、朱雀图因画幅体量大,就选择了这种分割壁画墙体的方法揭取搬迁。这是陕西乃至全国首次整体搬迁体量如此之大的 3 幅大型壁画,很多技术和方法都在学界开创了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壁画保护工作采取了三维信息扫描、高光谱图像记录及离子色谱等科技手段,利用实时监测数据系统记录与分析环境温湿度、土壤梯度、含水率等数据,并形成了数万字的工作笔记。
空鼓壁画热成像分析
比揭取搬迁更耗时耗力的,是力求在保证真实性基础上进行壁画修复——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复原壁画原始状态和艺术价值。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乐舞图上的一处涂改极为独特。
韩休墓东壁《乐舞图》
乐舞图位于墓葬东壁,分男、女两部,女部为典型的唐人形象,男部为胡人形象,两部间有一男一女合乐起舞,这种双乐队双人合舞形式乐舞图为全国首次发现。
《乐舞图》局部
乐舞图共绘有乐舞伎 14 人,其中女子皆为汉人,除补绘的持竹竿者似为汉人外,其余男子皆为胡人。右边的方毯上有五名男乐伎,其左右补绘两名歌者;方毯前部补绘一筝;左部方毯前原绘有一男童,与右部一兔子彼此呼应,后男童和兔子都被涂改遮蔽。
补绘的人物
隐约可辨被遮盖的童子
乐舞图中用黄色涂抹遮盖,是迄今所见唐墓壁画绘制过程中一种新的修改方法。为什么要做修改呢?有学者研究认为,乐舞图展示的是内宅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其内容表现的是盛唐四大乐舞中的胡部新声,一般在宫廷或王府贵族堂上演出,具有浓重的礼仪性质,奔跑嬉戏的孩童显然不合时宜,因此做出重大改动。也有学者对乐舞图绘制过程细致分解,认为其绘制顺序有先后,是画工调整画作主题与结构所致。
杨文宗介绍,经发掘,该墓葬出土了骆驼、马、牛、鸡、鸭等陶质文物 140 余件,在甬道、墓室还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题材有朱雀、玄武、高士、山水及乐舞、日月星象图等。《玄武图》是这批壁画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当文保修复人员发现它时,缺失近二分之一,图中的“玄武”已经是一堆几乎碎成渣的残片了。碎片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拼接难度可想而知。
出土时的《玄武图》
文保修复人员坦言,那感觉就像没有图纸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盲拼”一幅上千块碎片的拼图。幸运的是,通过高清扫描设备和高光谱对画面,文保人员最终对玄武图进行了信息采集,对现场拾取的壁画残块进行拼接。与玄武图被毁前珍贵的实物原貌照片作比对,最终才完成了壁画的复原性修复,上千块碎片被还原为一幅精美的壁画。
玄武图修复后
AI修复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璀璨瑰宝,历经近八百年的岁月洗礼,存在自然损蚀、颜色脱落等问题。面对这一挑战,如何从时间的侵蚀中挽救这些国宝级壁画?
2024 年 6 月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 2024 中国·AI盛典》节目中,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AMD(超威半导体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及生数科技首席执行官唐家渝 3 位嘉宾联袂登台,共同揭秘了“AI修复永乐宫壁画”的传奇故事。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席九龙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永乐宫壁画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唐家渝从技术层面,介绍了生数科技公司如何利用自研大模型和先进的生成式AI技术,为壁画修复提供强大的支持。潘晓明则从硬件支持的角度,阐述了AMD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节目中展示了利用AI技术,“唤醒”的《朝元图》中重要的主神之一“玉皇大帝”。
《朝元图》中玉皇大帝的AI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把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席九龙说,沿用古法复原,仅培养一位专业壁画修复师就需要十几年时间;复原壁画中的一个人物,需要修复师夜以继日工作数月之久。如今,用AI修复国宝,可以更快更全还原壁画原貌,给修复工作带来新希望。
2023 年 12 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挂牌成立永乐宫壁画数字复原实验室,利用AI技术和图片处理系统对永乐宫壁画进行数字化扫描,并对扫描作品进行修复,将缺失的壁画色彩在数字世界予以补全。
“通过AI技术,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朝元图》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修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席九龙说,接下来,他们会继续借助AI技术,完成整幅《朝元图》的复原,以崭新的面貌,再现八百年前的中国色。
图片 | 康馨文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