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传播学讲师闫莹莹以论文《数智赋能大运河文化遗产“两创”的技术逻辑与优化策略——以江苏段为例》,敲开了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以下简称“学术专场”)的大门;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杰在会议上作《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的“大运河”模式》发言……
近日,江苏省社科界学术专场在江苏昆山宾馆举行,聚焦“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论题,省内社科界数十位学者和特邀全国重量级专家与会。此次学术专场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昆山开放大学协办。
多年以来,“大运河”成为高频词。省社科联聚拢几代学术人“昆山论剑”,是在为2025年大运河文化研究进一步出成果“过过招”。新时代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还有很多问号待解,需要在学术专场中挑战未知,让想象力更放开一些。
荆晅致辞
开幕式及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江苏开放大学原校长、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崔新有主持。他感慨 表示,江南运河的开凿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悠悠运河水,千载繁华地,民间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最好的写照。试想,假设没有这条运河,那么还会不会有唐宋诗词里的人间天堂呢?
刘西忠致辞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荆晅在致辞中说,江苏是大运河起始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江苏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的建设,正努力把大运河江苏段建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工程。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对发挥大运河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提出“深化相关理论研究,扩大相关文化宣传,做好相关成果转化”的具体建议。期待更多有深度、有价值、有反响的学术理论成果,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
张峰致辞
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峰不失时机地向与会者推介昆山,广撒“英雄帖”,请学者们把昆山作为研究样本,为昆山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主旨报告环节,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以《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为题,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特质,重点介绍了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及其重要呈现。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作家,代表作有《铩羽》《鏖战》《苍茫大地》《远东来信》《江山》等。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沿线文旅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全、密度最高的地区,共计有7个世界遗产区、2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家国家级博物馆和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在《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的报告中,谈到把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置于突出位置的路径,以及未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省政府参事、江苏省社科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原院长夏锦文,以《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为题,介绍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梳理大运河在历史各个阶段的文化价值,结合新时代文化使命,从多学科、多角度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挖掘其理论富矿,探索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专家们还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大运河文化与社区教育两个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当天有陈书录等7位高校学者亮相主题发言环节,徐明君等13位入选优秀论文作者交流发言,吴玲、毕素华、沈光辉等专家点评。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的《大运河文化与民歌的特征及价值》、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顾建国的《焕发运都胜境——以运河四大都市淮安为例,略述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永乐的《大运河研究的进路与展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孙福轩的《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现状与思考》、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国家文化公园中博物馆的建设——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刚的《大运河苏北段“两红”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苏州职业大学教授陈璇的《诗词文化赋能江苏运河文化教育与传播》等报告,进行了多纬度探讨。会议结束前,大会还向优秀论文入选者颁发证书。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