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武热评丨“17岁中专生被疯抢”的三重思考

曹茜茜

近日,“17岁中专生被7家企业疯抢”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郑红旭中考时因10分之差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就读了职业院校。在校期间,他参加全国第三届关键技术新能源比赛,拿到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河南选拔赛学生组第一、全国决赛第三的好成绩。随后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二级技师证书。

在“最难就业季”找工作“毫不费力”,郑红旭多少有点“天选之子”的好运气在身上。而他“天坑开局”却“逆风翻盘”的经历,令不少网友钦羡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了职业发展的三重思考。

青春是用来拼搏的,起点不能决定终点。据郑红旭回忆,当时选择就读职业院校时,家里人是不大同意的。但他对自己的职业走向早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并暗暗发誓“要给自己争口气”。两年的时间里,他每天早出晚归、苦练技能,最终崭露头角,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强者从不抱怨环境”。10多岁的少年有这份清醒与坚定,无论干什么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17岁中专生被7家企业疯抢”,对职业教育来说毫无疑问是“扬眉吐气”的好消息。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的职业教育仍然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尴尬。一方面,用人单位到职校“抢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呈观望态度,甚至有网友直言“Offer再多,职业教育也还不‘香’”。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很难因个别的成功案例而改变,还需要政府、企业、职校和家庭等共同发力。

在行业不断细分的今天,教育如何才能跑赢“风口”,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不少细分专业。比如郑红旭学习的新能源技术专业,就是这两年的“香饽饽”。还有一些职业院校积极设置适应新型消费、满足人们对品质生活追求的新专业,如珠宝鉴定师、职业殡葬师、宠物美容师等或小众或冷门的职业也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生活的精细催生了职业的细分,如何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如何更好解决新专业“成长”的烦恼?这些都需要职业院校综合考量、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