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现罕见多具人类遗骸
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发掘出200余座汉代水井,其中J20内发现多具人类遗骸,为北京地区乃至国内考古所罕见。经14C测年判定,其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这批遗骸运用体质人类学手段予以个体识别可知分属至少8个个体,年龄从两三岁的幼童直至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涵盖幼年、少年、青年、壮年等各个阶段;除2名未成年人性别不详外,其余6人均为女性,古DNA分析表明此6人相互之间不存在三代以内亲缘关系。
这些人类骨骼多处有创伤,显示部分个体生前曾遭严重暴力伤害,结合硅藻实验推断其更有可能为死后被抛入井中。经比对观察,推测颅骨等多处非致死性伤害可能为钺戟类的锐器所致;胸椎刺伤、胸椎断肢伤及股骨砍伤或为致死伤。胸椎断肢伤疑为用铡刀实施腰斩刑罚而致伤;股骨的砍伤与切割伤推断是磔刑对肢体分解破坏而成。基于上述分析,J20多个个体的死亡原因极有可能与刑罚或连坐相关,但也不能排除战乱、祭祀等其他因素。
股骨创伤。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J20人骨个案的研究为体质人类学中分析个体异常死亡、判断多种创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案例。针对遗骸的多维分析既可从独特的视角了解汉代女性的社会状况,亦可获知汉代司法制度的一隅,也可探讨汉代社会中性别、法律、暴力以及战乱的错综复杂关系。同时,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也可为北京路城考古提供新的思路。
路
县
故
城
路县故城是汉代渔阳郡路县县治所在。2016年,本市在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了这一遗址。
2017年,本市正式批准对该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建设公园和博物馆展示考古发现。
△正在建设中的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
公园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根据路县文物发掘情况和近十年考古计划,公园共分为三期建设。
一期是城墙遗址外围区域,面积39.4公顷。
二期为城墙遗址范围以内,即原有古城内的范围,面积为28.63公顷。
△博物馆效果图
三期为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中远期建设内容,待项目建设范围腾退完成后开始实施建设。
市园林绿化局绿地养护中心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刘杰介绍——
公园二期建设时,不但通过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工程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因地制宜专门设置了遗址文化的展示区,展示了农耕器具、烽火台等。
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城什么样?
本着“保护为先、风貌原真、开放共享、文化主导”的设计策略,公园二期结合考古挖掘的文物和相关文献,在遗址上建设复原了汉代古城格局。
整个古城呈正方形,边长约560米,大致呈对称格局,有主干道贯穿南北。
公园中的“古城”复原了3-3.5米高度的楔形城墙,形成了古城轮廓。
在城墙上建设了一条环形的慢行系统。未来,市民游客可在城墙上漫步。
古城内,大致呈现“一轴、两片、四区”的格局——
“一轴”包括南、北城门遗址以及主干道。
以通胡路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为近期考古范围,突出文化展示,北片为远期考古范围,突出生态游憩。
“四区”即四个功能分区,包括——南部的遗址展示区、考古体验区,北部的休闲游憩区和农耕景观区。
古城外,地形起伏形成了绿岛,种植国槐、油松、白蜡、流苏、丝棉木、杜梨、元宝枫、山楂、柿树、暴马丁香等乡土植物。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开放之后,
市民游客可以走进考古现场,全过程参观考古活动。
作为城市副中心唯一的汉代城址,该公园开放后将展示良好的绿化环境和悠久的人文环境,为市民提供一处感受历史、休闲游憩的场所,提升城市魅力。
^^^^^^^^^^^^^^^^^
^^^^^^^^^^^^^^^^^
觉得不错,请点赞、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