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丨双塔遗址:山川翠色志莫休
吉林电台全媒体资讯中心
2024-12-03 21:00
发布于吉林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全媒体资讯中心官方账号
在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与科尔沁草原的交汇处,白城正以迅速发展的新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但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厚重历史,也同样不可忽视。
白城市的悠久历史,可以通过考古调查和历史文献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说在12000多年前,这里就留有人类生存的痕迹。因此这片土地存留着丰富的古代人类遗址和遗物,据统计,目前白城市有各类历史遗存630余处。
1956年4月,我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文物普查。这次普查基本摸清了当时全国文物的基本情况和分布情况,发掘出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宝藏”。
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双塔村三社北侧一条东西走向漫岗上的双塔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该遗址于1960年第一次被发现,此后经多次复查,采集到了较多的石器、骨器及陶片等。其遗物内涵丰富,包含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辽金等多个时期的遗存。鉴于其重要性,双塔遗址于198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8月至10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双塔遗址的西部暴露有古墓葬的范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对双塔遗址的发掘,是近年在吉林西部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田野发掘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尤其是双塔一期遗存,是嫩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收获。
双塔一期遗存的陶器均系沙质陶,所含沙粒皆为当地陶土中自有的细沙。器形无论大小,形态均不甚规整。有些陶器的器表虽经手抹修整,但依然凹凸不平,从烧成火候和器形的规范化程度都不难看出制作工艺的原始性。其年代检测在距今万年前后,是迄今东北地区发现的制陶技术最为原始的一类遗存。
古人的生活方式演进到农业社会以后,很自然地需要陶器器具以支持其生活方式的日常需求。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东亚文明的背景下,陶器时代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中国作为陶器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演进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说,陶器时代不仅标志着技术的进步,陶器更是文化、宗教和社会信息的载体,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发展以及宗教信仰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发掘出的陶器群的总体面貌特征来看,双塔一期遗存不同于以往嫩江中下游地区所辨识出来的任何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
该类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早期陶器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上的空白,为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
此后,这片土地在上万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了朝代的更迭,文化的融合,在世世代代的辛勤耕耘之下,一步一步地成了如今的白城市。
历史的纽带连接着古与今,如今的白城人民正如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祖一样,依然在生生不息地书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部分资料来源
《吉林白城双塔遗址新时期时代遗存》
《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万年前后陶器 ———吉林白城双塔遗址一期遗存的发现与初步认识》
《陶器在新石器时代社会变迁中的角色:政治、生产与文化建构》
《尘烟深处看白城》
现场采访
脚本、
图文:
十八
配音:王勇
拍摄:崔潇 张磊
剪辑:马龙
翻译:沈问秋
初审:隋欣
复审:张昊鹏
终审:张若鹏
查看原图 1.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