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AI助力学生成才 打造抢不走的“金饭碗”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天崇 记者 陈朝和)近日,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在成都举行,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俄语笔译硕士研究生马永枝、魏英以精湛的跨文化交流与双语口笔译转换能力出色完成了会晤翻译工作。

学生表现优异背后是西南石油大学对俄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两年前,刚入学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的马永枝,面对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的陌生专业、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对未来很迷茫。“我们是否会被AI抢走‘饭碗’?学外语还有意义吗?”他来到俄语教研室,向俄语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宫磊吐露心声。

该校外国语学院的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1000字符的俄语翻译,人工需要1小时,而各类翻译软件只需要不到一秒钟;专业的翻译时薪大约是300元每千字,而翻译软件免费。从效率到成本,人工在机器面前似乎没有任何竞争力。”

“外语教育必须着眼未来,要尽快作出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培养能与人工智能协同共生的懂AI、跨学科、专业精的‘外语+’高水平‘数智人才’。”宫磊心想。

多年的探索和改革让西南石油大学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近日,智能AI助教走进了西南石油大学《俄语修辞学》课堂,主讲教师杨丽新把“请将《沁园春·雪》翻译成俄语”的指令“喂”给AI助教,不一会儿就给出了答案。

智能生成的“快”离不开专业人才的“精”。2022级俄语本科专业的杨彩玲同学结合中俄文化差异,在AI答案的基础之上进行完善,让《沁园春·雪》俄语表达更符合俄国本土语境,更符合“信达雅”的原则。

“这种形式很好,不仅让我了解了人工智能的使用,学习了语言知识,也能更好地与AI配合完成翻译。”杨彩玲说。据介绍,该校《俄语修辞学》课程今年成功申报学校AI赋能新形态课程培育建设项目,还开设石油英俄虚拟教研室,未来将更加深入地开展数智化课程建设工作。

此外,今年10月该校俄语教研室教师集体录制的《石油科技俄语》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成为中国大学MOOC平台该领域唯一的课程。课程立足俄语知识基础,延伸到石油工程核心术语与表达,这种“语言+”模式让俄语与能源碰撞火花。上线后短短一个月内,便有百余人学习报名。

据了解,《石油科技俄语》课程已经在西南石油大学线下开设16年了,学生反馈很好,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老师都来蹭课。这次线下课程不仅走向了云端,还引入了AI教案、AI课件、AI助教、知识图谱等智能化功能,让学生能够沉浸到语境之中,感受石油科技与俄语交叉的魅力。

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姚明淑认为,俄语学科人才培养亟须快速应对挑战,主动求变。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模式从工业化向智能化的变革,助力培养更多明立场、知世界、懂AI、融学科、精专业的“外语+”高水平人才。

作者:王天崇 陈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