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吴柳芳、管晨辰视频截图
12月1日晚,前国家队体操运动员吴柳芳的抖音账号解禁,粉丝数量也在短时间内激增。至此,这场“奥运冠军和世界杯冠军之间的互呛”风波暂时告一段落。
回看这场“风波”,起因是吴柳芳在抖音平台上成为了一名跳性感舞蹈的“颜值主播”,然而却受到另一名退役国家队体操运动员、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管晨辰的批评。
11月22日,管晨辰在吴柳芳跳舞视频的评论区留言开怼:“前辈姐姐,你擦就擦你的呗,就不要给体操扣屎盆子了,你的正能量体操好像不需要。”面对指责,吴柳芳也火速回讽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随后两人又在评论区互相阴阳对方。管说吴真棒,向姐姐学习。吴就祝管早日瘦下来,肯定美美的。
图源:吴柳芳视频评论区截图
这场”互怼“在网上引起不小的讨论。两天时间里,吴柳芳的粉丝量由不到10万,狂涨到240余万,她在23日晚的直播吸引了76万人次观看,130万点赞。
当晚,吴柳芳为自己“和师妹拌嘴”占用公共资源而鞠躬致歉,然而因其直播间悬挂的“坦荡”条幅形似“荡妇”,而被部分网友认为是在刻意迎合低俗受众的喜好。
图源:吴柳芳直播
11月24日晚,吴柳芳的社交平台账号因违反社区规定被禁止关注,其个人作品也从58条删除到7条,留下来的都是穿着严实的舞蹈视频。
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已经关注到了此事,由于吴柳芳是退役运动员,领导也还在研究如何处理和解决。对于退役运动员的管理问题,其称,“这个不好回复,对在役运动员都会有统一管理,但退役运动员一般有各自的单位,主要是由单位管。”
此后,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仍然是众说纷纭。有指责吴柳芳不应该借“退役体操运动员”的身份搞“擦边”的;也有深挖其经历而同情她的;更有认定这一切不过是MCN机构为引流而设定的“剧本”,于是猜测和讨论愈发激烈。
01、被误解的“口水战”?
在不少网友看来,这场“互怼”让吴柳芳从默默无闻到一夜爆火,虽然受到一些舆论攻击,却收获到了实打实的流量,这样的涨粉方式太符合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炒作博主们的“涨粉”套路。
还有网友扒出,吴柳芳所在的MCN机构大海星辰的创始人之一童锦程与管晨辰有着联系。
在管晨辰11月17日发布的短视频内容中,她和童锦程在活动上互加联系方式。她调侃童锦程:“你朋友圈不会屏蔽人吧?”童锦程则回应:“不会不会。”
图源:管晨辰抖音视频截图
童锦程此前曾与管晨辰所在无忧传媒旗下的女主播们有过互动,因而部分网友推测,吴柳芳和管晨辰的这场“互怼”会不会就是两个MCN机构之间的“互动”?
但这些都止于猜测。
目前逐渐清晰的事实是,虽然同为前国家队体操运动员,但因为有无“奥运冠军”头衔的差异,吴柳芳和管晨辰在退役后的待遇并不相同。
吴柳芳退役后被推荐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老师,但却被拖欠工资,到体校当教练又被拖欠编制。在转型前,她还在杭州从事过直播工作,每天需直播6小时才能获取3000元底薪。
反观在役期间曾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平衡木冠军的管晨辰,因为有着“奥运冠军”头衔,2022年退役后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有媒体统计过,奥运冠军最后的出路普遍要更好,甚至有不少会成为体制内的领导干部。
管晨辰在11月25日回应媒体的采访时也解释,她留言“怼”吴柳芳,是因为自己接受不了用体操“擦边”。“一来我有体操情怀,见不得有人给体操带来负面影响,体操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二来,她的行为价值导向有问题。”
02、无处不在的“剧本”
吴柳芳和管晨辰的争执,是因为各自因经历不同产生的认知分歧,是说的通的。
但当下短视频“剧本”炒作引流层出不穷的大环境,已经让大众网友产生了应激反映。
比如前段时间,让全中国老公接受“拷问”的瑞士卷事件。一位女士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内容是她与老公的一次争吵:家里买了一盒瑞士卷,总共8个,女儿吃了2个,儿子吃了2个,老公吃了2个,夜深孩子们都睡了以后,她拿出剩下的2个瑞士卷,还没进嘴里,就遭到了老公的一顿批评,理由是家长应以身作则多吃正餐少吃零食,而且如果妈妈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
小小的一个日常片段,却成功在互联网上挑起了婚后男女之间对立和矛盾,从而登上热搜。然而,这个片段拍摄的太过完整,也太过巧合。事实上,这位吃不上瑞士卷的女士,半年前才因为一条抑郁回家被奶奶安慰的视频上过热搜。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今年二月,让一众媒体跟风报道的“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更是把大众当猴耍。
利用“小学生弄丢寒假作业”的互联网老梗,网红博主“Thurman猫一杯”在快开学的时间节点,炮制了一场巴黎丢作业事件,如果不是后续越来越多为蹭流量冒充秦朗老师、秦朗舅舅的人出现,让事情愈演愈烈引发警方下场调查,成功涨粉的“Thurman猫一杯”或许还在活跃。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类似的“剧本”还有很多,像“劳斯莱斯女车主爆红”、“点读机女孩手术博同情”、“外卖骑手深夜送餐却被盗车”......这一届网友们,可是被剧本背刺太多次了!
03、“剧本”炒作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无数人挤破头皮想从直播带货中捞一杯羹,直播带货的基础是流量,因而为了吸粉,一些主播不惜以身试法,通过剧本炒作来获得流量。
以短视频为媒介的信息传播中,情绪输出碾压了独立思考,所以“剧本大师”们从不缺乏市场,他们刻意踩在社会最敏感、最具冲击性的话题上,投其所好地迎合网民的猎奇心理,短时间内聚拢大量粉丝,进而开展变现活动,比如接受商家广告、销售带货产品、向粉丝募资等。
即使最后爆出来是“剧本”,大多也是不了了之,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封号。造假的成本低,潜在的获利空间却极大,这或许就是“剧本”炒作屡禁不止的原因。
然而“剧本化”的短视频,让大众的“真情实感”一次又一次被消耗,久而久之,真相和谎言的边界模糊,公众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也将逐渐弱化。或者说,不敢再轻信了,于是又要炮制更逼真更吸引眼球的“剧本”,这样的恶性循环,实在是令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