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ility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邓祥征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发表题为“Economic development lowering inequality in China’s household food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s”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出2007至2017年中国十个收入组的省级家庭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发现全国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下降19.7%。研究发现,省域和城乡间温室气体足迹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达地区高低收入家庭间差距较小,城镇家庭食物温室气体足迹高于农村。基尼系数显示,中国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不平等随经济增长而减小,全国和各省的食物足迹不平等程度均显著下降。
研究亮点
本研究编制了涵盖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中国食物系统排放清单。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家庭食物温室气体足迹
揭示了经济发展与减少家庭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不平等之间的关联。
研究简介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食物系统作为主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贡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预计未来食物系统排放将会进一步增长。鉴于此,减少食物系统排放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难以确定食物系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排放贡献以及缺乏详细的部门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在次国家级层面评估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和不平等现象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这是一项关键的研究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2007至2017年中国十个收入组的省级家庭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并使用基尼系数评估了不平等现象。
图1 研究的系统边界
本研究考虑了食物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零售和烹饪等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全国层面,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从2007年至2017年呈下降趋势。十年间,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总量从0.66下降到0.53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了约19.7%。与二氧化碳相比,非二氧化碳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足迹的下降更为明显。在研究期间,甲烷和氧化亚氮足迹分别下降了约30%和25%,二氧化碳足迹下降幅度约为11%。在省域层面上,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呈现出显著差异。上海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最高,达到2.44吨二氧化碳当量,约为广西(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最低的省域)的6.6倍。研究还表明,非二氧化碳气体对温室气体足迹具有重要贡献, 2007年,约90%的省份中非二氧化碳气体贡献了温室气体足迹的一半以上。
图2 2007 年(a)和 2017 年(b)30 个省域的家庭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
除了省际间的差异以外,省内不同收入家庭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最高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之间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差距的较小。2017年,北京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是最低收入家庭的3.3倍。相比之下,2017年甘肃省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是最低收入家庭的5.0倍。同时,城镇家庭的食物温室气体足迹高于农村家庭。2017年城镇家庭贡献了2017年中国总食物温室气体足迹的76%。在人均层面,农村家庭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为0.31吨二氧化碳当量,不到城镇家庭(0.65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一半。在西部低收入省份,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的城乡差距更为显著。例如,2017年甘肃省城镇家庭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是农村家庭的2.5倍。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城镇家庭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仅为农村家庭的1.7倍。
图3 2017年30个省域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人均食物温室气体足迹
本研究引入了基尼系数来评估食物温室气体足迹的不平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食物温室气体足迹的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而减小。从2007年至2017年,全国和各省的食物足迹不平等程度都出现了显著下降,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致。在国家层面,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基尼系数从2007年的0.35降至 2017年的 0.339,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从20505元增长至28383元。在省级层面,几乎所有省域的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基尼系数都有所下降,降幅从0.01到0.18不等。此外,大多数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所增长,其中北京的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约9253元。
图4 家庭食物温室气体足迹不平等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a)2007年和 2017年的食物温室气体足迹基尼系数。(b)2007年和2017 年的全国洛伦兹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平等线,蓝色实线和红色实线分别代表 2007年和2017年的实际情况。(c)经济与不平等之间的相关性。散点表示不同省份的数据。
作者专访
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特别邀请刘刚博士和邓祥征研究员进行了专访,请他们为大家进一步解读。
作者介绍
刘刚
讲师
刘刚,论文第一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物经济与政策、家庭可持续消费行为、资源与环境管理。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等3项。以第一作者在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9篇。
张帆
副研究员
张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陆表环境管理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资源管理与政策、环境管理与评估、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参与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 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专题、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子课题等项目及课题10余项。在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地理学报》 和《生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85篇,参编著作3部。
邓祥征
研究员
邓祥征,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发表论文350余篇,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全球变化与发展、城乡转型发展等。
相关论文信息
▌论文标题:
Economic development lowering inequality in China’s household food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s
▌论文网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949790624004208
▌DOI:
https://doi.org/10.1016/j.crsus.2024.100259
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的编辑与全球的作者、审稿人一起,创办了一系列优秀出版物,未来我们也将不断深耕科研创新和科学信息的传播交流,启迪更多科学新发现。
CellPress细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