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源职教园区内,拥有5000余名在校师生的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曾一度面临“校园餐”问题的困扰。随着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特别是“校园餐”的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受到关注。
在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驻教体局纪检监察组的一次深入基层调研中,济源职业技术学校餐厅管理权归属不清的问题逐渐显现——餐厅法人单位为学校,但是实际管理权属于济源职教园区管委会。这种“管理的人不在学校吃饭,在学校吃饭的人不能管理”的尴尬局面,直接导致餐厅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了饭菜种类单一、价格偏高、质量不稳等诸多问题。
驻教体局纪检监察组发现这一问题后,第一时间向教体局党组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示范区教体局党组迅速行动,决定将餐厅管理权交回济源职业技术学校。这一决策如同春风化雨,为校园餐饮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8月,随着园区餐厅原委托服务合同的到期,学校正式接管了餐厅的运营。接管后,学校立马启动了全面而大胆的改革行动。通过严格的招标与评审程序,两家优质餐饮公司成功进驻校园餐厅,形成良性竞争态势,使校园餐饮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餐厅,经济实惠的早晚餐仅需2.5元,学生就能吃饱吃好;七八元的二荤一素米饭套餐,米、面、素菜还可免费添加……多样化的餐食选择,让学生的餐桌既丰富又健康。这些变化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好的制度是实现长效管理的关键。学校在接管餐厅后,迅速健全了管理机构,成立了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餐厅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学校完善了管理制度,让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循。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的餐厅“革命”,是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在教育领域“校园餐”方面开展集中整治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校园餐”整治工作落实见效,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教育领域“校园餐”、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班,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成立了“营养餐”专项监督工作专班,建立了双专班联系对接、双向问题移交、每月汇报会商、每周调度督导的“四项工作机制”。
在整治过程中,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直击“病灶”、开出“药方”、根治“痼疾”,推动责任单位从源头上整改整治,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我们组织9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对全区提供餐饮服务的215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餐’情况进行全覆盖‘拉网式’督导检查。同时,我们通过‘四不两直’缴费体验就餐、现场查看、随机走访学生及家长、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消除隐患、完成整改。”示范区监察工委委员张小龙说。
针对在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示范区教体局直面问题、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并全方位进行改进。该局在供餐模式上,推动食堂委托经营逐步向自主经营转变(目前已转办6所学校);在食材采购管理上,推广学校食堂大宗物品分区域集采和济源一中食堂“五化”(管理创新化、采购标准化、检测常态化、品类精细化、服务优质化)管理模式;在资金监管上,督促学校分别建立餐费专用账户和“共管”账户;在内部管理上,全面推行“带量食谱”、校长家长陪餐和师生评餐制度,强化多方评价监督。此举改善了校园就餐环境,提升了“校园餐”的品质。
为解决部分城乡接合部学校因人员、建筑条件所限无法自营食堂的问题,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和教体局多次考察研究,借鉴“惠济模式”,督促引进济源市粮业有限公司国有平台,在济源一中附中、北海中学和天坛中心校试点运行“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这一模式通过‘中央厨房食材洗切粗加工—学校加工点烹饪再加工—教室分餐食用’的方式,发挥国企保障民生微利经营的作用,把原来校外配餐的热链运输改为粗加工食材冷链运输,从而保障学生吃上低价优质的‘校园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驻教体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邢会昌介绍,目前,一个“中央厨房”+北海中学和天坛中心校3个“卫星厨房”已初步建成,正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预计近期启动运行。
经过一系列整治和改革,济源各学校“校园餐”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菜品、亲民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家长对这一变化非常满意。
张小龙表示,下一步,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将持续压实整改整治责任链条,保持案件查办强大攻势,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实施适合济源实际的“校园餐”供应新模式,以有力监督守护“校园餐”的安全底线,让“校园餐”真正成为“放心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