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吴鑫源
近日,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独播的浙产剧《小巷人间》,以10万人标记看过、8.2的豆瓣高分迎来收官。电视剧在收官之际依然热度不减,焕发了“浙产好剧”相当可观的长尾效应。该剧由正午阳光出品,娓娓道来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一条小巷里庄家、林家、吴家三家人的酸甜苦辣与生活百态,以百姓叙事的微观视角、轻松幽默的喜剧风格、真实可感的怀旧气质,为观众勾勒了一幅温情四溢的小巷人家“浮世绘”,既聚焦了国剧鲜少关注的邻里关系,营造烟火气满满的生活底色,也真实还原了过往年代的光辉岁月和多维多面的时代镜像。
邻里情:聚焦邻里关系,赘续现实主义温情
《小巷人家》的叙事主体落脚在了国产剧少有的邻里关系,填充了邻居故事的空白。黄龄、庄超英代表的庄家和宋莹、林武峰代表的林家因棉纺厂的分房制度机缘巧合变成了邻居,并在往后的相处中渐渐成为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不是亲人但超越亲人的“家人”,在荧屏中构建了一组现代都市社会罕见的和谐邻里关系,深刻演绎了“远亲不如近邻”“人到难处邻里来”“邻居好无价宝”过去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流传的谚语真谛。
在剧中,两家人一起种蛇瓜、看春晚、砌房子、阅读诗歌、跳交谊舞,于日常生活的平凡点滴中积淀最真实朴素的情感,也在相互帮衬、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完成各自家庭的创伤疗愈。电视剧开篇交代了宋莹因上晚班而无法照顾儿子林栋哲夜晚的学业和生活,黄龄一家及时伸出援手,让栋哲和图南、筱婷一同学习;当黄龄一家因粮食“定量”短缺而担心时,“刀子嘴豆腐心”的宋莹虽嘴上不说,但通过儿子林栋哲送去额外食物,为庄家雪中送炭;林家因遭遇“举报风波”后不得不离开苏州,念及还有半年高考的儿子林栋哲需要安心备考,黄龄一家主动要求帮助照顾其生活起居,让宋莹和林武峰安心离开。对于当今在都市生活的观众而言,这种邻里之间无声的默契和关怀,流露着充盈的温暖与真情,如同一涓清流缓缓流淌,滋润着当下都市人的心田疗以慰藉。
烟火气:构建人物群像,抵达怀旧烟火人间
作为一部典型的年代剧,《小巷人家》力图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走进小巷、住进人家,这种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和细腻的真实感,很大程度源于剧中饱满立体又具有典型性的人物群像塑造和怀旧感、复古气质的渲染营造,从而让观众真实抵达富含怀旧色彩的小巷烟火人间。
剧中人物的刻画虽着墨有深有浅,但他们都足够鲜活,足以唤起观众的共鸣与共情。庄家长子庄超英(郭晓冬饰)虽被诟病封建愚孝,但他对儿女的教育和人生规划仍有真知灼见,尽心尽力;在婆家忍气吞声、不被尊重的黄龄(闫妮饰)在宋莹一次一次的引导下渐渐觉醒,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和生活的底气;看起来性格跋扈泼辣、待事独当一面的宋莹(蒋欣饰),面对家庭也有“小女人”的柔软一面;看似温文儒雅,但对外绝对不懦弱,勇于保护家庭的林武峰(李光洁饰)……该剧没有片面的人物、没有刻板的印象,没有夸张的人设,只有一群性格鲜明、有棱有角、充满生活气的典型人物,将小巷人家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
怀旧感和年代感的营造是年代剧成功的关键,《小巷人家》多维度的精心设计带领观众坐上历史的时光机。光影上,暖黄色的光影和偏黄的影调贯穿全剧各个角落,不仅与当时盛行安装的老式电灯泡呼应,更重在营造温馨、温暖的怀旧感;器物上,枕巾、搪瓷盆、软皮箱、电视机票、国库券、铁式文具盒等器物道具的出现,无不唤起多少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地域特色上,虽然该剧在宁波、嘉兴等地拍摄,但作为讲述苏州的故事,观众也在剧中看到了寒山寺、观前街、松鼠桂鱼、海棠糕、冰酒酿、吴语等满满的苏州元素。
时代镜:勾勒年代图谱,展现多维时代镜像
年代感的呈现只是年代剧的“形”,年代故事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与时代风华才是年代剧的“魂”,《小巷人家》横跨上世纪70、80、90三个时空节点,借小巷人家的平凡生活透视三十余年历史洪流下“不平凡”的时代痕迹,以个人成长与家庭变迁的细致描摹,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的国家变化与社会变革,勾连起了一幅平民百姓与家国情怀交织的“时代风尚志”。
在剧中,观众看到了那群在1977年高考恢复后接住时代红利的莘莘学子,1978年知青纷纷返城宣告“上山下乡”的正式结束,与此同时,改变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启;观众也为以李一鸣为代表的个体经济在1988年终于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而振奋,也为以李佳、庄图南为代表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者积极参与1990年上海浦东大开发而欢愉,更为以黄龄、吴建国为代表的工人因1993年国企改革而面临下岗而难过。
每个人物的身上都承载并烙印着时代的印记,而剧集正是在生活流的温暖讲述中,尝试将艺术叙事的触角深入时代的肌理,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与大时代的发展结合,以小见大展现多维的时代镜像。回望剧集所讲述的历史,《小巷人家》所叙述的时代,其物质条件虽然艰苦匮乏,但每个人都对未来都充满希望与憧憬,这与讲述相同年代的年代剧《繁花》《南来北往》一脉相承,它们都共同彰显了一种昂扬向上、积极生活的时代精神与勇于奋进、敢于拼搏的时代气场。
作者简介:吴鑫源,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23级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