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这座矿冶之都,自古便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在这里,厚重的矿石与工业的火光曾构成城市的主旋律。而今天,大冶市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蝶变,书写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大冶市拥有65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多达33种,涵盖金、银、铁、铜等重要矿种,其中铜、铁、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全省占据突出地位。如今,这座拥有88个矿山的城市,正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展现非凡魄力:40个在建矿山积极转型,5个国家级绿色矿山、3个省级绿色矿山拔地而起,16个经黄石市核查验收,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这份答卷,是大冶市以生态为底色、以智能为引擎的生动实践。
矿区生态化 擦亮绿色底色
矿山,不再只是千疮百孔、尘土飞扬的代名词,而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家园”。2022年,大冶市出台《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建设指挥部,明确“绿色、安全、环保”的要求,全面提升矿区环境面貌。仅一年多时间,32座矿山就完成功能分区优化、道路改造、废弃土地复垦、生态复绿等工程,累计投入1.57亿元,种植各类乔木3.8万棵、灌木11.5万株。矿区从昔日的脏乱破败,蜕变为整洁绿意的新模样。
大冶市大箕铺袁家咀方解石矿
走进金湖街道的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蓝白相间的厂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俨然一座“矿区花园”。公司以600万元资金完成老尾矿库复垦,复垦面积达11.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00%。这一成绩为大红山矿业赢得了2024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推荐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的资格。
再看深山中的付家山矿业有限公司,矿区绿化、道路硬化、洗车池建设等一应俱全,绿植与山水相融,美不胜收。小型矿山的转型成效尤为突出——全市在产的小型矿山已全部达标,未来更有望迈向省级绿色矿山行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承载着生态智慧的理念,在大冶市的矿山建设中生根发芽、硕果累累。
大冶市天石粉体材料有限公司方解石矿
智慧矿业 迈向智能时代
绿色矿山的核心,不仅在于环境的蜕变,更在于智慧技术的赋能。大冶市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作为提升矿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抓手,为传统矿山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三鑫金铜公司,自动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成为亮点。矿山井下机械化率达98%,开采回采率超过95%。尾矿库的土地利用率提升,井下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项高效、环保的开采模式,成为全国矿山的样板。
付家山矿则通过改良浮选设备和添加药剂工艺,实现选矿回收率显著提升:钨精矿回收率提高5%,铜品位提高6%,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每年节约动力成本达248万元。
此外,大中型矿山的智能管控平台正在普及。武钢金山店铁矿引入基于机器视觉的皮带巡检机器人,实现矿山实时监测,减少了60个值守班组,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小型矿山同样在智慧化浪潮中受益,5G网络覆盖和设备智能化管理成为标配。
“智慧国土”监管平台的搭建,让矿山从管理到操作全面进入数智化时代。这座千年矿冶之城,正在用科技焕发新生。
武钢金山店铁矿新建成的矿企智慧大脑
矿业集约化 走向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集约化的开发模式,为大冶矿山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基因。从上世纪90年代的358座矿山,到如今的88座,大冶市通过关停整合,走出了一条从“小散乱”到“大治强”的蝶变之路。
以“五小”企业整治为例,318家小冶炼、小矿山被全面关停。全市露天矿山从97家减少到17家,地下矿山由261家减至71家,大中型矿山比例显著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矿区管理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飞跃。依托“一张图”管理模式,大冶市对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登记等数据进行集成优化,科学调整开采区块。通过动态巡查机制,矿区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全覆盖监管模式。今年以来,矿业巡查累计预警911次,查处违法案件11起,确保了矿产资源的规范化开发。
更值得一提的是,乱采乱挖的顽疾得以根治。9个高空监控设备全天候监测重点区域,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曾经泛滥的盗采现象,逐渐成为历史。
矿业蝶变 生态与发展共赢
今天的大冶,矿区的轰鸣声中透着绿意盎然的和谐图景。绿色矿山的建设,不仅是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回答。
“绿智蝶变”,是大冶市的时代标签。这里的矿山,不再是资源掠夺的场所,而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实践田野。一场绿色革命,让这座千年矿冶之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从脏乱到美丽,从低效到高效,从无序到有序,大冶市用坚定的步伐,将矿业发展引入绿色、智能、集约的新轨道。在这片土地上,资源不仅得到了合理利用,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碧水青山与永续发展的希望。
今天的大冶,绿色矿山建设已然成为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样板。未来,大冶还将继续推进“绿色、安全、智能”的矿业模式,让矿冶之都在生态与发展的交响曲中奏出更加铿锵的乐章。
(通讯员 焦亚云 孙立飞 易建涛)
查看原图 10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