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三大旗舰会议“落地”中国 “会士级”专家分享前瞻洞察

作者:毛烁

2024年12月5日,IEEE首次将囊括了三大全球顶级学术会议精华的IEEE Tech Frontiers论坛以线上形式引入中国。这是IEEE的一次战略尝试,也是一场突破传统的跃迁——它突破了地理的桎梏,超越了传统交流的方式,揭开了学术交流的新场景。

图片

“对于IEEE而言,这次选择中国作为会议的举办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IEEE亚太区高级业务总监华宁博士如是说。

作为全球科技组织的翘楚,IEEE去年在世界各地举办了2000多场会议。然而,尽管中国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许多顶级会议依旧远在北美、欧洲等地举行,参与的成本和时空障碍让不少中国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只能望洋兴叹。

对于他们而言,IEEE PES T&D、PVSC和CVPR这三大会议无疑是学术界的圣殿,每一次会议的召开,都汇聚了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然而,这些跨越重洋参加这些会议,所需要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往往使得许多人只能错失良机。

在错位与期望之间,IEEE决定打破常规,将这些全球瞩目的会议引入中国,采用线上免费、不设门槛的模式,让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不再受制于地理的限制,直接与世界同行对话,交流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科技创新绝非个人之力,亦非一国之智。“让中国的科研力量真正融入全球创新的脉络,与世界的创新力量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是IEEE的愿景。

学术性:IEEE Tech Frontiers论坛释放前沿洞察

IEEE会议一直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全球学术舞台上独树一帜。IEEE亚太区高级业务总监华宁博士表示,IEEE 会议具有显著的学术性,专注于推动技术进步。

为了让更多学者受益于顶级的学术资源。此次 12月5日的IEEE Tech Frontiers论坛,对IEEE PES T&D、PVSC、CVP三大会议的精华进行了提炼。“IEEE会议以其强烈的学术性而著称。虽然许多国内会议可能更侧重于政策或商业领域,但IEEE会议始终将学术研究置于核心位置。”华宁强调,这种学术导向确保了会议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图片

具体而言,IEE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智慧,其展示的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成果,为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前沿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推动着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IEEE PES输配电会议暨展览会 (T&D)长期以来一直是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自1964年成立以来,它见证了输配电技术的不断演进,众多参展商和与会者在此分享的技术进步成果,为全球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绘制了蓝图。

IEEE光伏专家会议(PVSC)则在光伏技术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从1961年至今,其在光伏可靠性和太阳能资源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华宁坦言,电力、能源可持续性以及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领域,正成为中国科技界关注的重点。在电力与能源产业方面,中国的投资规模巨大,在某些领域的产业发展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也处于科技创新的热点之中,这些都是IEEE选择相关会议的主要原因。

权威性:“会士级”专家前瞻报告

此次IEEE Tech Frontiers论坛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选择专家进行会议内容的提炼和传播时,IEEE 设定了两个核心的遴选条件。

华宁表示,本次参与报告的专家需深度参与过IEEE的会议,同时担任过IEEE大会主席、副主席或学术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角色,以确保他们对会议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参与。此外,这些专家还在其专业领域和产业界需具有较为权威的学术地位。“基于这些标准,我们选取了四位专家。”华宁说。

作为本次会议报告人,赵彬博士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卓越贡献,尤其体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技术方面。赵博士的职业生涯跨越技术研发与前沿应用技术开发,尤其在Cu/SiOCH双嵌互联芯片技术上的突破性工作,显著提升了芯片的运算速度、降低了功耗,并减少了噪声干扰。由于曾担任多家知名半导体公司的技术总监,赵博士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在学术界发表了大量论文,拥有超过100项专利。被授予IEEE Fellow荣誉,并曾担任IEEE会议委员会主席,现任IEEE电子器件学会主席。

报告人钟志勇教授在电力与能源领域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作为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系主任,钟志勇创立了电网现代化研究中心,并在智能电网和电力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广泛认可,曾获得IEEE加拿大P. Ziogas电力奖。更是担任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中多个重要职务,在多个国际期刊中担任编委。

Tyler J. Grassman博士在光伏技术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做为俄亥俄州立大学担任副教授,Tyler J. Grassman专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光伏技术的进步。他的研究涵盖了从材料外延到微观结构表征的广泛领域,推动了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的发展。此外他还在IEEE光伏专家会议中担任多个职务,为光伏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报告人Tyler J. Grassman博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同时兼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职。他在俄勒冈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自2015年起,Grassman博士加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师队伍,研究领域包括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光伏技术、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他专注于材料外延、异质集成、电子显微镜表征及微观结构分析等。自2014年以来,他还活跃于IEEE光伏专家会议,曾任2021年技术委员会主席,并将在2025年担任PVSC53总主席。

Walter Scheirer博士是圣母大学Dennis O. Doughty工程讲座教授,专注于问题识别及其相关表征和算法。他的研究尤其关注视觉和语言特征,以及基于学习的方法,致力于打破传统的识别任务框架,这一理念受David Marr早期理论的启发。他的工作推动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开放集识别、极值理论模型及生物启发式学习算法领域。除了技术研究,Scheirer博士还作为文化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提供了对新兴技术社会影响的深刻洞察。

 华宁强调,四位专家完全符合我们的遴选条件,他们在IEEE会议中都将深度参与,展示其学术成就、论文,分享其所在领域的高水平观点。“希望他们对会议内容的有效提炼和总结,能将会议的精华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国际化:推进中外学术交流体系构建

此次IEEE Tech Frontiers论坛作为中国与全球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始终秉持国际化的理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这些会议的多元化观点和跨文化合作,将极大促进了全球科技进步与创新。

华宁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IEEE计划打造更多系列性会议活动,确保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甚至每年举办两次。

“这些会议的主题将紧跟全球科技前沿,不仅聚焦当前热门领域,还将涵盖更多中国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关心的方向。”华宁举例称,未来可能包括微波技术、信号处理等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为中国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前沿的学术资源。

通过这种方式,IEEE旨在为中国科技界带来全球范围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使中国的学界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增强中外科技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动。

与此同时,IEEE还将不断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尤吸引产业工程师和企业参与,提高产业界在会员结构中的比例,促进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为产业界提供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服务与资源,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从而助力中国在智能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进程。

“一方面,在会议内容上,将根据中国科技界的兴趣热点,引入更多顶级会议,为中国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另一方面,在会议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优化线上会议体验,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华宁表示,IEEE 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我们的会议,在商业上没有诉求。”华宁郑重表示,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非盈利的专业技术组织,IEEE深知中国科技界对前沿学术的渴求与追求。我们坚信,借助国际化的视野和权威的学术平台,能够将最具深度与洞察力的科研成果呈现给中国学者,助力技术与思想的交流碰撞,共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