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大概以为,“伊鹏三号”货轮事件,可以作为一个拿捏我国的筹码,因此主动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掀起外交纷争,想要当这个“碰瓷主角”,但他们不明白的是,如果真有好处可拿,欧盟支柱之一的德国,怎么会往后缩呢?
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日前立陶宛外交部发表声明,将三名我驻立陶宛外交人员,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限期离境,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并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
问题在于,最近中立之间也没什么外交莫测,立陶宛突然采取这种挑衅性的动作,图什么呢?
海底电缆
“伊鹏三号”货轮事件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立陶宛就算想要以碰瓷中国的方式,求美国扔出两个骨头啃,也需要一个借口。
而最近这段时间,中立之间,唯一可用来让立陶宛当碰瓷借口的事,就是“伊鹏三号”货轮事件。
当地时间11月18号,波罗的海海底的两条通信电缆,在24小时内先后被切断,影响到相关国家的通信。
其后不久,西方媒体就报道,说这两条通信电缆被切断前后,一艘悬挂中国国旗的散装货轮“伊鹏三号”在附近海域行驶,并且有重大“嫌疑”。
再之后,瑞典和芬兰等相关国家,出动军警逼停“伊鹏三号”货轮,开始对其是否跟切断海底电缆的事件有关展开调查。
而这两条被切断的海底光缆,一条是连接芬兰和德国的,另一条是连接瑞典和立陶宛的。
换句话说,立陶宛现在突然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最大的可能,就是“伊鹏三号”货轮事件的后续。
问题在于,立陶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很简单,他们想要争当这次事件的主角。
众所周知,因为此前无故挑衅我国,违背中立建交时立陶宛关于“一个中国”问题的承诺,中方降级了中立外交关系的等级,从大使级关系,降级到了代办级关系。
这种降级的意义,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比较讨厌你,不太想跟你有太多联系。
也因此之故,“伊鹏三号”货轮事件发生后,中方虽然也跟相关国家积极沟通,但主要是跟瑞典、德国等沟通的,立陶宛在这件事里被边缘化了。
而现在,立陶宛出动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实际上就是想要让外界知道,他们也是“伊鹏三号”货轮事件的利益攸关方,中方想要妥善的解决这件事,就不能忽视立陶宛在这其中的存在。
那么,立陶宛这么做了之后,除了引发中方更多的反感之外,想要获得什么呢?
争当“碰瓷主角”
波罗的海海底电缆被切断之后,西方媒体很快把目光聚焦于悬挂中国国旗的“伊鹏三号”货轮,显然是有备而来。
说的通俗一点,现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呢,甚至这艘船真正的归属是谁都不知道呢,西方媒体就大肆宣传说它是中方的船只,而且有意无意的暗示,“伊鹏三号”货轮就是主动的去切割波罗的海海地电缆的。这是典型的泼脏水,是想要把中方跟当前俄欧在波罗的海的摩擦扯上关系。
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想要坐实中方“帮”俄罗斯破坏欧洲海底公共设施的“罪名”。
因为只有坐实了这个“罪名”,他们才能义正言辞的要求中方切断跟俄罗斯之间的正常贸易,才能够跟中方讨价还价。
现在立陶宛急着刷存在感,传递自己也是“伊鹏三号”货轮事件利益攸关方的信号,就是为了获得跟中方讨价还价的资格。
往小了说,可以借助此事从中方获得一些经济利益,比如中方想要尽快息事宁人的话,是不是得在双方贸易,投资等问题上,做出一些妥协?
往大了说,如果西方要以此事为切入点,逼中方切断跟俄罗斯的正常贸易,那就等于帮美国实现了长期以来的目标,在美国面前“狠狠露了一把脸”,那美国会不会给出一些报酬呢?
问题在于,立陶宛争当这个“碰瓷主角”,真的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吗?
吃力不讨好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海贸运输过程中,挂别国旗帜航行的商船很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英美商船之后,很多西方国家的船东开始主动挂中国国旗,避免被袭击。
换句话说,这艘悬挂中国国旗的货轮,它的真正所有权属于谁,现在还未可知。并不是说悬挂中国国旗的货轮,就一定是中国的,它有可能只是某个国家的“白手套”。
不管是立陶宛,还是德国、芬兰、瑞典,他们想要让中方“息事宁人”,前提是“伊鹏三号”真的是中方船只,并且是中方主动派出去,帮助俄罗斯破坏波罗的海海底光缆的。
换句话说,就是得他们炮制的这个中国“中立不绝对”,实际上“亲俄”,甚至暗中帮助俄罗斯跟欧洲作对的“罪名”,是真的。
但这可能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中方一直反对战争中摧毁基础公共设施,说白了,动不动就炸人家海底油气管道,电缆光缆这种行为,是欧美自己的习惯,中国不会这么做,我们从古代开始,但凡是一支“王师”,就讲究不伤嘉禾。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打仗要尽可能地不踩庄稼。
第二,俄乌冲突是欧洲的问题,中方一直采取的中立劝和的态度,并没有偏袒俄罗斯,自然不可能帮俄罗斯去切断欧盟在波罗的海的电缆。
第三,就算退一万步,中方真的是想要帮俄罗斯,又怎么可能选择这么粗暴的方式呢?跑到欧洲门口,明晃晃的开着挂中国国旗的货轮,去切断人家电缆,这是担心做了之后,别人找不到证据,所以主动把证据送上门吗?
用脚后跟想都知道,就算中方真的想要帮俄罗斯,也不会采取如此拙劣的手段。反而是那些想要栽赃嫁祸,或者祸水东引,把中国拖入俄乌冲突这个烂泥坑的人,才有可能这么做。
通俗一点说,欧盟、美国,甚至俄罗斯都有可能炮制这件事,但中方自己绝无可能。
而这正是关键所在,既然波罗的海海底电缆被切断的事情,肯定跟我们没关系,那中方为什么要息事宁人,而且为息事宁人向相关国家,向立陶宛妥协呢?
你们不是要查吗?那就查个底掉,弄清楚到底是谁在炮制冲突,谁想要给我们泼脏水,你不好好查,我还不同意呢!
至于立陶宛,他们大概是以为这次终于拿到中方“把柄”了,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当碰瓷事件的“主角”,好好拿捏一下中方,报一报之前被反制的“仇”。
可惜的是,鼠目寸光的人永远不明白,如果这件事里的“便宜”那么好占,德国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这次海底光缆被切断的相关方,能把好处让给立陶宛?能让立陶宛当这个“主角”?
结语
除了鼠目寸光的立陶宛之外,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一次简单的意外事件,变成中欧之间的外交摩擦。
通俗一点说,如果“伊鹏三号”货轮是因为意外,切断了波罗的海的电缆,或者这个电缆根本不是“伊鹏三号”切断的,那么事情在真相调查清楚之后,很快就会平息下去。
但立陶宛这么一搞,就把事情升级了,接下来不管“伊鹏三号”货轮事件的调查结果如何,中立之间,乃至中欧之间围绕这件事而起的外交摩擦,已经无法回头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有人不想中欧和睦,故意利用立陶宛的鲁莽,想要推动中欧外交摩擦。
但国家之间,利益为先,在美国大选落定,新政府高举关税大棒不可避免的背景下,中欧抱团取暖,那是各自根本利益决定的,怎么会因为一次外交摩擦就改变呢?
所以说,不管立陶宛怎么反复横跳,它都无法从这件事里获得任何好处,也不可能改变中欧关系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