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纳新”!
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M1是什么?
M1可以理解为经济体系中的“活钱”,本质特征是直接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也是判断流动性和经济活跃度的指标,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现实购买力,与股市、楼市相关。
目前我国的货币分为M0、M1、M2三个层次。
M0=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等,通俗地说就是整个社会钱的总和。
此次M1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上述两项统计目前包含在M2中,尚未包含在M1中。
M1统计口径为什么要“纳新”?
其实,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并非一成不变,主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经济的匹配度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
另外,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的零钱通、以及一些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很多场景下可以直接用于购物支付。考虑到存款利率的下行、打击存款补息之后的资金转移,我们认为将此类产品纳入M1考量范围的必要性也是上升的。”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周彭、张文朗等人曾在研报中称。
M1口径拓宽有何影响?
财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M1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性较明显,M1增速的抬升往往预示着价格、企业利润和经济名义增速等将趋于回升,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3-4个季度,领先PPI同比2-3个季度。
“与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M1统计口径较窄。”财通证券指出,将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统计,调整后 M1同比增速降幅将有望收窄,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敏感度下降。长期来看,我国未来可能会将现金管理类理财、期限2年内的银行债券等纳入M2统计。
此外,中国银河宏观认为,参考国际经验,伴随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会减弱,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也会减弱,因此会逐步从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预计口径调整完成之后,M1、M2会变得更加灵敏,成为预测经济活动变化更有效的指标。
修订后M1统计数据的发布安排是什么 ?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月份起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12月3日召开的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明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时,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并加强对M2等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监测。
(大众新闻记者 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