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遵义余庆,有这样一位80后泥塑工匠,他与泥塑相伴近20年,始终怀揣匠心,在一双手、一把泥间,捏出世间百牛情,传承着非遗泥塑“泥牛黄”的独特魅力。他就是遵义泥牛黄工艺品有限公司泥塑技师黄真辉。
黄真辉出生于泥塑世家,父亲黄泽富乃“泥牛黄”的创始人,从事泥塑工艺近60年,是声名远扬的泥塑大师。
在家庭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黄真辉自幼便深深爱上了泥塑文化,并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真传,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技艺,从此与泥塑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
他热爱钻研且善于学习,深知要在泥塑技艺上取得更大突破,不能仅依靠家传手艺,还需走出去博采众长。于是,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重庆荣昌等十余个省市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足迹。他力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手法相融合,以此实现创新与突破。
好的泥塑作品讲究形神兼备,为了让作品更加生动鲜活、栩栩如生,黄真辉和父亲多年来保持着定期到乡下观察牛的习惯。只需几个馒头,他们便能对着牛研究上好几个小时。
卧牛、奔牛、斗牛……各种姿态的水牛,大到数米的“大牛”,小至如花生般大小的“小牛”,无论大小,经他反复观察、揣摩、试验后,都能“信手拈来”。
黄真辉对泥塑几近痴迷,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泥塑研究中。从选泥、制作,再到烧制、打磨,每一个细节他都精心对待,有时为了画好一双传神的眼睛,甚至不惜熬上一个通宵。他的妻子吴林敏曾感慨道:“一开始不太理解他对泥塑的痴迷,可看到那些精美的作品后,真的很佩服他。”
凭借过硬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黄真辉的作品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2020年在上海参加博览会展览时,他接到了西藏客商15000件“牦牛”泥塑的订单。为保证质量,他驱车两千余公里去实地观察牦牛特征和体态,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圆满完成了订单,还打动了客商。
不仅如此,黄真辉还热衷于泥塑研学实践教育公益活动。自2020年起,他把泥塑文化与体验带进中小学生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捏各种造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多年来,黄真辉创作的作品如《百牛图》《景点砖雕》《母子情深》等,先后斩获诸多荣誉,《牛气冲天》更是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他本人也荣获贵州省陶瓷设计师、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此外,他与父亲黄泽富共同发明的天然绿色陶瓷烧制技术,为推动泥塑技艺和陶瓷制作工艺的科学发展及推广贡献巨大,申请的13项专利也已获得授权。
“泥牛黄”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其众多作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生产特色产品3万余件,产值达1800余万元,培养泥塑技艺人才6000人,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其中,泥塑园还帮助当地10多名残疾青年解决就业难题,助力30余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黄真辉常说:“泥塑既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职业。我愿保持匠心,不断提升技艺,传承弘扬好工匠精神,让优秀的传统泥塑文化一直传承下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为每一个泥塑作品赋予鲜活的“生命”。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肖坤)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