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大学生态学家克里斯汀·莱德(Kristin Laidre)与加拿大努纳武特环境部野生动物生物学家斯蒂芬·阿特金森(Stephen Atkinson)在《生态学》(Ecology)期刊发表了这项研究。
他们发现,两大至北种群——地处加拿大东北方与格陵兰岛西北方的东格陵兰岛(East Greenland)和凯恩盆地(Kane Basin)北极熊种群已遭遇割伤、脱毛、皮肤溃疡和皮毛结冰等问题,种种伤情主要出现在它们的脚上。
在最严重的案例中,有两头北极熊的足底粘着直径30厘米的冰块,这在它们脚上留下了深深的出血伤口,让它们很难走路。
阿特金森在2012—2013年在凯恩盆地进行调查时,首次注意到北极熊的伤情。她与莱德分享了照片,但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会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不是很清楚应怎么看待那种现象。”她说。
之后,在2018—2022年东格陵兰岛调查期间,莱德开始注意到与此相同的情况。论文作者们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这一切的原因。他们还担心,这会成为北极熊要应对的另一个挑战。
脱落的毛发与疼痛的脚掌
有些北极熊遭遇了脱毛症,即体表毛发脱落,可能是因为冰球缠结毛发后再被扯掉。莱德指出,这种情况本身并不罕见。
“北极熊生活在极端环境里,身上就可能有积冰。”她说。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具体情境——大部分脱毛问题出现在足部。他们检查的大部分北极熊脚掌还有其他严重的伤口,包括多个出血的溃疡。他们猜想,这些伤口可能疼得厉害,因为尽管使用了镇静药物,北极熊在伤口被轻轻触碰时仍会不时瑟缩。
莱德说,发现北极熊的脚底板冻着冰块“非常令人震惊。”
在天上观测时,莱德能够看出“它们出了点问题,因为它们似乎没法很好地走路。但等我来到地面上、看见了它们脚上粘着什么,我才明白,它们当然走不了。”
在为它们注射了镇静剂然后检查脚掌的时候,她发现,那些冰块冻得很牢。她用金属工具刮了30分钟才把它们刮掉。
莱德和阿特金森发现的身上带着冰伤的北极熊头数相对较少,凯恩盆地有32头,东格陵兰岛15头。但这分别构成了两大种群受到研究的总头数的52%和12%,鉴于研究中采访的其他科学家和原住民猎人此前都未发现过这种伤情,该比例可以说相当显著。
“我们不想在没听猎人讲述观察经验之前,就说这是全新的事件,”莱德解释说,“与北极熊见得最多的是住在在附近社区并以打猎为生的人。而我们采访过的大部分猎人以前都没遇到过这种状况。”
不过许多人确有提到,他们在自己家雪橇犬身上见过类似的事情:在冰雪融化造成的泥泞环境里,狗爪子上有时也会出现积冰,引起疼痛。
北极变暖是罪魁祸首吗?
莱德和阿特金森认为,气候变暖可能是原因之一。在论文中,他们提出了气候变暖导致北极熊受伤的几种解释。
他们首先指出,随着北极气温上升,降水的形式越来越多是降雨,而不再是降雪,于是,他们设想到的第一种可能是:降雨导致冰面泥泞,当北极熊从上面走过,冰水混合物复又冻结在熊掌上。
而变暖还会引起表层雪融化,继而再冻结成更坚硬的冰壳。因此第二种可能是:熊掌踩断了这些冰壳,断裂处锋利的边缘又割伤了熊掌。
第三种则帮助解释了为什么目前观察到因积冰而受伤的有且仅有这两大种群。
莱德提到,在北极的春季,凯恩盆地和东格陵兰岛的许多北极熊都生活在固定岸冰——也就是连接着海岸或冰川脚下的宽阔冰盖上。这些环境温度升高导致海冰变薄,海水于是渗入积雪,形成泥泞的表面。
生活在较南区域的北极熊可以进入(相对)更温暖些的海水中,洗去冰块;而研究中的两大种群因为活动纬度很高,所在环境通常更加干冷,所以更少有机会像更靠南的北极熊那样接触到开放水域。
“北极熊已经非常适应它们在北极的栖息地,因此会出现这些积冰,它们想必是遇到了很不寻常的状况,例如在本应下雪的时候下雨,或者气温在本该寒冷的时候保持在零度以上。”北极熊国际协会(Polar Bears International)高级研究科学家约翰·怀特曼(John Whiteman)说。
“该问题影响着研究区域的许多头熊,非常触目惊心”他补充说,“问题多发的模式,加之目前观察到有些熊伤口严重、难以自愈的情况,以及该问题还可能导致跛足等,这几点都表明大块冰团可能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成为北极熊的大问题。”
不过,其他区域还未发现这种冰团,因此我们尚难确定北极熊将面临怎样的长期威胁。
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德罗切尔说:“伴随气候变暖,北极迅速变化,研究北极熊的科学家正在关注它们的应对方式。北极熊行为有许多令人惊讶之处。有时候,它们似乎已经找到了出路,能在变暖的北极生存下去;但随后,某些反常的东西(例如这些巨大的冰球)冒了出来,表明它们正在面临从前没人想过会出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