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3日,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中配图摄于香港上环。
2024年9月下旬以来,我国货币金融政策超市场预期的放松以及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使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从9月24日起的五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由2770.75点升至3336.50点,涨幅高达20.4%。关于本轮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可持续性,社会各界意见呈现较大分歧。然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提振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国股市具有持续向好基础。
提振资本市场具有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提振资本市场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第一,资本市场是加快技术进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就需要推动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资本市场包含股权、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能够将社会资金引导至关键的新兴产业领域,为企业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升级上取得双重进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二,资本市场是中国掌握定价权的关键领域。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谁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谁就掌握着定价权。在资本市场中,定价权通常指市场参与者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力,包括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金融工具的价格。资本市场与定价权的关系密切,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是确保全球资本有效配置的关键,它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资产的价格。通过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指数体系,如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努力扩大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定价权。此外,中国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连通,更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持续提升。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于优化金融结构至关重要。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减少整个经济体系面临的风险,并使金融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中国已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简化了直接融资流程。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直接融资比例预计将持续上升,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发达的资本市场还能吸引外国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四,资本市场可以直接影响和扩大财富效应。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体现为家庭部门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回报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这些回报能够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其消费倾向,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也会影响财富分配。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能够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和工具,使财富分配更加合理。此外,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资本有利于反哺实体经济,激发新一轮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带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提振资本市场是当前宏观治理思路创新的重要体现。我国近期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以重振资产价格为发力点,既能提振信心、活跃经济,又能发挥财富效应对消费和投资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股市对政策利好的反应更为迅速,便于撬动居民存款、银行理财、外资等增量资金入市,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在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也可借助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形成一致性预期向好。这是落实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有益尝试,体现出宏观经济治理思路正从增量管理转向存量管理与增量管理相结合。
中国股市具备持续向好基础
第一,当前股市估值水平较低,具备较好长期投资价值。2002年1月4日至2024年9月30日,上证A股平均市盈率为20.5倍,而在2024年9月30日,上证A股市盈率仅为13.4倍,远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比较而言,2024年9月30日的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28.8倍、28.2倍与43.9倍,日经225指数的市盈率为21.1倍。相较于美日等股市高估值蕴含的调整风险,中国股市具备更好的长期投资价值。随着合理的估值体系建立和市盈率提升,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将成倍增长。
第二,宏观政策转向带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反弹将推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回升。近期,中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在内的宏观政策发生转向,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已经陆续出台,财政政策也可能快速跟进。随着更加宽松的宏观政策的实施,通胀水平将会逐渐向2%—3%的历史均值回归,持续为负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速有望转正,名义GDP增速有望明显抬升。这不仅会改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也将增强投资者信心。
第三,外国证券投资因趋利性更多流入中国,强化股市上涨基础。“北上资金”具有逐利性和波动性较强的特点,虽然前期出现较大规模流出,但外国短期资金流动的变化往往是中国股市变动的结果而非原因,且外国短期资金流动的变化通常只会放大中国股市的价格波动幅度,而不是导致股市发生方向性转变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股市的企稳反弹,加之美元降息周期的开启,将会带来外部资金的集中流入,从而助力股市持续上涨。
第四,防范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债等金融风险举措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中小金融机构在经营环节与治理机制方面的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治理工作也在稳妥推进。这不仅有助于防范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还为我国股市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
第五,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有助于促进股市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自2024年以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以规范股市运行。例如,取消转融通业务,加强对大股东减持的限制,加大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坐庄操纵等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限制基金经理薪酬,促进并购重组,加强市值管理指引等。这些政策有助于完善股市相关制度并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持续优化投资者结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创设新的流动性工具支持股市发展,有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
多措并举提振中国资本市场
面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让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不断壮大,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一是尽快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基于当前较为高涨的市场预期,分阶段分规模增发特别国债,用以修复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关键领域发展。
二是继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重组与债务置换力度,可由中央政府承担更多事权。更好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和居民购房需求,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拓展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优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
三是围绕提振股市推出相关重点举措。
第一,进一步优化A股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机制。在市场需求显著增加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恢复常态化IPO机制,增加股票供给,从而恢复股市融资功能,拓宽股权投资退出通道,促进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
第二,优化股票市场做空机制。做空机制能够避免股票价格过快上涨甚至形成严重泡沫,相关部门可酌情取消对特定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出售股票的实际限制,允许他们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更灵活地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第三,酌情提高地方社保基金以及保险公司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
第四,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可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渠道,强化股票与基金投资风险提示。
第五,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体量,可通过特别国债筹集资金,成立股市平准基金,切实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