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用科学说话,让谣言无处可逃”
各种真假难辨的流言、谣言可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显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是我国网络谣言的三大高发领域。
谣言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利益驱动催生谣言。这类造谣传谣灰色产业如同营销,炮制的谣言蛊惑人心、颠倒黑白、捏造事实、恶意炒作、唯利是图、没有底线。他们造谣传谣的唯一目的就是追逐点击量,获取利益。
还有真相缺位滋生谣言。除了利益驱动的造谣传谣外,权威信息的缺位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奥尔波特认为,事件越是重大、事件的模糊程度越高,产生谣言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信息传播的规律来看,大部分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后都会形成短暂的“信息真空期”,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却在事件爆发的初期更为强烈。谣言的出现往往就是利用了这样的“真空期”。
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少人不经考证,随意转发扩散谣言。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谣言的内容切中了读者的关心,让人产生了亲切感;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宁可信其有”的心理,认为“信其有”不会造成什么实际损失,或许还会有“奇效”。这种对未经证实消息的随意转发可能无意中充当了谣言的“二传手”,促进了谣言的扩散。因此,对付各种流言、谣言,我们一定要态度坚决,以科学真相扼杀谣言。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多次开展打击谣言的治理行动,不仅为谣言贴标签,还建立了溯源机制,在治谣止谣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对待谣言不仅要重拳出击,也需要科学“智”理,在谣言发酵过程中,除了部分群体刻意制造谣言惑众,还有不明就里的公众不假思索地转发,以至于同样性质的谣言总是反复出现。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国家战略、前沿科技、社会热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科学辟谣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