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8天之内,山东一化工厂发生两次气体泄漏,这件事情发生在山东工业大市——滨州。
滨州,意为渤海之滨,黄河之州。美好的名称背后,却是一座以高耗能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它最出圈的标签是“耗电大市”,全社会用电量、单位GDP电耗长期高居山东之首、全国前列。
然而高耗能却未能带来高效益。近年滨州安全事故多发、工业产品附加值低、经济增速放缓,无不督促着滨州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中国铝都
滨州北通渤海,东临东营,南连淄博,西南与济南交界,西部与德州接壤,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因地处渤海之滨,滨州近千年来大都以此为名。2000年6月,地级市滨州、菏泽获批设立,滨州成为山东最年轻的地市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滨州拥有很多标签,比如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家乡,所著《孙子兵法》堪称惊世之作,等等。但滨州的文旅知名度并不高,它的兴盛依托的是工业,尤其是铝业。
滨州并不盛产铝矿,却将自己培育成了“中国铝都”。这还要从山东第一民企——魏桥集团说起。
魏桥集团最初是油棉厂起家,2003年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此过程中,魏桥通过自建电厂实现了能源成本的降低;也是基于这项优势,魏桥于2001年进入了电解铝行业,一个电力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比例高达45%的行业。
由于全球六成以上的铝土矿储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几内亚、巴西等国家,因此,魏桥集团于2014年牵头打通了铝业“海上丝绸之路”,来自非洲几内亚的铝土矿直达滨州货场,带动几内亚成为世界铝矾土第一大出口国。同年,魏桥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产品生产商。
滨州“中国铝都”的名号逐渐打响,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再生铝”的全产业链条。彼时,滨州铝土矿进口量、氧化铝产量、电解铝产量、铝型材加工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1/4、1/8和1/9,四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一。
2016年,滨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成为继纺织业后,滨州第二大千亿产业。2013-2016年,滨州GDP总量超过泰安,排在全省第12位,系建市以来最好排名。
2017年,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近7500亿元,短短7年翻了一倍还多。然而也是这一年,环保限产风暴席卷而来,滨州工业遭受重创,经济“紧急刹车”。
耗电大市
2017年,山东省发改委印发《2017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行动方案》,要求魏桥集团关停违规建成电解铝项目5个、违规产能268万吨,同时停运煤电机组约570万千瓦;要求滨州压减粗钢产能183万吨,全面淘汰行政区域内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等等。
同年,滨州经济总量2613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全省垫底。2018年,滨州经济增速1.5%,继续垫底;魏桥集团所在的邹平市经济增速-4.9%,数十年来首度负增长。
近年来,滨州顶着产业转型、产能转移的“双转”压力,经济缓慢恢复。滨州培育形成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规模扩大,2023年规上工业营收已达9473亿。但六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居高不下,甚至不降反升。
以2022年数据为例,滨州六大高耗能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合计6256亿,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高达71.7%。而在2017年,这一数据还仅有41.7%。
造成这一变化的,是滨州传统工业支柱——纺织行业缩水,而高耗能行业均在提升。2017年,滨州第一大工业行业是纺织业,规上工业产值2628亿,而2022年仅有371亿;2017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上产值1435亿,2022年则达到2680亿;其余高耗能行业,产值也有不同程度提升。
以高能耗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决定了滨州对电力的超高需求。2023年,滨州全社会用电量1178.9亿千瓦时,断层领先山东各市,位居全国第六,仅次于上海、苏州、重庆、北京和广州。
滨州的工业用电量达到1099.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3%,同样为山东最高,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也是“独一份”。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90%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占70%以上,魏桥集团用电量占到近80%。
然而,高耗能却并不意味着高效益。一个比较直观的指标是,单位GDP电耗,即每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电量,电耗越低说明经济发展质量越高。从2023年数据来看,滨州GDP总量3118.9亿元,全社会用电量1178.9亿千瓦时,万元GDP电耗高达3780千瓦时,断层位居山东第一,是电耗最低的青岛的近10倍。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是,规上工业企业的发展效益。去年滨州规上工业企业营收9473.3亿,排在全省第5,但其利润总额仅有375.5亿,排名全省第8。青岛工业用电量还不到滨州的30%,但其二产增加值却是滨州的4倍有余。
其中症结,就在于滨州工业产品附加值低。滨州市统计局曾分析,滨州当地“工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以资源加工、中间材料及零部件类产品为主,与产业链末端的高端产品相比,这类产品不仅能耗高、污染大,而且产品附加值低。”
压力之下,一场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出路何在
为了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滨州近年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首先,滨州严格限制“两高”行业投资,继续淘汰落后产业和生产能力低下的生产线。2019年以来,滨州有1400多亿的传统产业产能转移,其中203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出省。
其次,滨州也在引导高耗能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规模升级。比如铝产业,铝是可以多次再生利用的金属,且再生铝的能耗仅是电解铝的5%左右。因此,滨州正加快再生铝项目建设,目前再生铝产能已达245万吨。
同时,聚焦轻量化铝新材料和装备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薄如蝉翼的高端铝箔,到一体压铸的全铝车身,从精美轻便的电子型材,到精密高端的航空铝材,滨州铝产品在不断向高端攀升。
再次,滨州也在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比如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依托濒临渤海的地理优势,滨州风电产业发展良好,惠民县已成为山东四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之一。滨州风电产业园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进驻,风电领域85%以上的零部件可以在园内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滨州共有53项产品产能、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一,其中22项来自新材料、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新型产业,比如风电轮毂、可伸缩式两栖浮箱、石墨密封材料、医药中间体藜芦酮等等。
滨州向新,其实自有优势。2023年,滨州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已连续3年位居全省之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也已连续2年领跑全省。超强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实力,是滨州产业升级的不二法宝。一个颇具说服力的数据是,滨州中高端铝制品就地转化率,已经从2017年的不到20%提升到现在的65%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还有两组数据十分喜人:滨州电解铝产量同比下降0.2%,下游铝型材产量同比增长15.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85%。这些数据意味着,滨州已然摸索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解法,迈出了最为艰难的一步。
参考资料:
[1] 各地统计局、政府官网
[2] 品质滨州的新打法.大众日报
[3] 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闪电新闻
[4] 一块铝,铸就“中国铝都”.齐鲁晚报
[5] 滨州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或全国第一.网信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