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和孩子聊天?试试苏格拉底式提问法,一问一答,让孩子更聪明

新课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思辨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从小习惯了找标准答案的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用发散、思辨、批判、质疑、深度思考的方式来寻找不同的答案?

分享一个我觉得非常有效的方法,既能打破我们自己的思维惯性,获得二次成长,又能带动孩子的思维往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

这个方法就是: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和孩子交流

图片

01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指:不直接给被提问者提供答案或者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交谈,引导被提问者深度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每天都会问为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成为孩子随叫随到的百科全书。

但最后,也只能是扩充了我们自己的知识量而已,孩子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思维。

他只会发问,不会思考

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把孩子的每一次发问都变成思考,让孩子的大脑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转向主动思考知识的模式。

那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向着新课标要求的方向疯狂生长。

图片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问题,让孩子对某个概念进行更加细致具体的思考。

比如:你觉得什么叫欺负?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叫好朋友?如何判断一个人生气了?

2、挑战假设,提出一个与问题相矛盾的观点,或者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促使孩子反思。

比如:如果B小朋友说了让A小朋友不高兴的话,C小朋友为了给A打抱不平,出手推了B,那C是不是在欺负B?

3、探索论据,引导孩子找到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者找到可以反驳观点的论据。

比如:你为什么会认为xx不适合当班长呢?你能说一些具体的事情来证明他确实不符合当班长吗?

4、替换观点,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从不同视角得出答案。

比如:如果换做你当班长,面对好朋友不遵守纪律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班长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做?

5、预判后果,让孩子想想如果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有什么后果。

6、质疑问题,问问孩子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提问可以运用在很多场景,比如孩子问我们为什么的时候、亲子阅读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出现争议的时候。

不需要每次都问完所有的问题,根据当下的场景,问其中一两个问题也是可以的。

图片

02

我家用苏格拉底提问法的场景多出现在亲子阅读上,每次读完绘本,我都会和儿子来一场苏氏讨论。

就拿前两天我们一起看的《小皮第一次照顾别人》这本书来说吧,儿子的思考着实让我很惊喜。

我先大概说一下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吧:

小皮是一只离开父母,独自开启生活的小老鼠,她救了一只迷路的小小老鼠库姆,为了找到库姆的家人,她认识了曾是著名画家,后因为妻子去世变得消沉颓废,不再画画的老鼠大叔。

有一次,老鼠大叔发烧了,库姆冒着风雪到镇上找医生,途中经历了迷路、遇到天敌等危险,小皮彻夜不眠照顾大叔,给大叔煮草药、物理降温。

最后医生终于赶来了,把大叔的病治好了,库姆的父母也通过小皮留下的线索顺利找到了库姆。

经过这次事件,大叔终于重拾画笔继续画画了,库姆和小皮成了好朋友,也学会了照顾别人。

图片

看完书,我是这样和儿子讨论的:

:老鼠大叔病好了以后,为什么重新开始画画了?他之前为什么不说自己会画画呢?(指出故事中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迫使儿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变化

儿子:因为他的病好了。

:他得了什么病?(我本来是想让儿子反思他的回答其实不太准确,因为老鼠大叔没发烧前也没有重拾画画,所以画画和发烧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儿子:他得了2个病,一个是发烧,一个脑袋里的病(儿子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准确的说,是比我的思考更加深刻全面,我只关注到了发烧这个身体上的病,儿子所说的病好了,应该指的是脑袋里的病,因为我之前给他看过脑科学的书,说过情绪、情感与大脑有关

:我很喜欢你的这个解读,发烧是身体上的病对吗?那脑袋里的病是什么呢?(再次明确问题,让儿子给脑袋里的病下定义)。

儿子难住了,回答不上来,这个定义应该是触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大叔脑袋里的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进一步提问,促使儿子挖掘具体事件,从事件中推断脑袋里的病是什么

儿子:是他的妻子去世以后。

:是的,他的妻子去世了,带给他的感受什么呢?

儿子:应该是伤心、想念。

:对,你说出了让大叔脑袋里生病的情绪,他的发烧是医生治好的,他脑袋里的病又是怎么治好的呢?

儿子:是小皮和库姆治好的。

:可是他两不是专业的医生啊,他们做了什么,治好了大叔?(挑战结论不合理的地方,促使孩子寻找论据

儿子:小皮和库姆帮助了大叔,库姆找来了医生,小皮照顾了大叔。

:恩,你说得很对,大叔从小皮和库姆的照顾中,获得了温暖,这种温暖可以让大叔重新开心起来,有了重新画画的动力。

图片

在这段讨论中,我用到了苏格拉底提问法中的第1、2、3个步骤,儿子对大叔得了2个病的解读让我非常惊喜。

这说明他对这个故事的思考是有一定深度的,并没有停留在“发烧”这个显而易见的疾病上,还与之前我们了解过的脑科学知识联动了起来。

这样的讨论远比我们看完书后直接问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趣多了。

深刻的思考,是通往智慧的大门。

苏格拉底式提问无疑是开启深刻思考的有效途径,在不断追问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被迫思考起来,这就是我说得二次成长。

别小看了孩子,只要我们善于提问,孩子总会给出精彩的回答

一问一答中,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思辨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就培养起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