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东有汉王朝,西有罗马帝国,东西保持均衡态势,后来各自经历“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而唐王朝崛起。在近1000年时间里,“东方先进、西方落后”。
然而,大约在15世纪,西方开始崛起,逐渐翻转这一态势。大风起兮云飞扬,“世界大国”轮番登场,它们的兴衰如潮起潮落,是天命青睐还是时势使然?
图/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其实,“世界大国”的背后,有着相似的时代机制和规律性特点,这正是历史学大家钱乘旦教授在新作《风起云飞扬》中重点关注的,他在北大开设的“大国崛起”课每次都座无虚席。
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钱乘旦教授倾十年之力讲析大国崛起的重磅新作
刘邦的《大风歌》一唱两千年,不同时代的“风口”在哪?正如历史不会完全相同,也不会完全不同,书中提到的这些规律,相信会给你带给你与历史共振的深刻思考。
统一国家和专制王权
这是早期“世界大国”的共同榜样
在早期世界历史上,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分裂状态,摆脱落后的唯一办法是整合社会。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小国率先崛起。尽管那个时候,明帝国十分强大,奥斯曼帝国势头正猛,莫卧儿帝国正在崛起……
因为这两个国家率先从封建制度走向了专制王权,更重要的是它们开启了一种新的国家形态,可以称之为“现代民族国家”,而这是在“收复失地”过程中打出来的。
自从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反阿拉伯人就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对抗,宗教对抗和收复家园结合为一体,战争中“我者”和“他者”的区分,促成了“民族意识”的形成。
900—1180年的伊比利亚半岛
战争的胜利给王权以合法性,让它获得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专制王权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把欧洲国家从分裂状态拉出来,凝聚了“民族国家”。
地理大发现的本质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阶段
地理大发现不是科学考察运动,而是重商主义的产物,目的是到海外去寻找金银财宝,增进国家的财富,所以会得到专制君主们的支持。
地理大发现是重商主义的衍生品,它的背后是国家、是对财富的追求。为积聚金银,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无所不用其极,经商可以赚钱就经商,还不够就用其他手段,最常见的就是抢劫。
地理大发现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历史上西班牙不废气力,只靠征服、屠杀、抢劫,就得到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第一个超级大国。
“专制主义+重商主义”,这是早期大国崛起的共同特征。统一的国家通过中央集权,能够调动全国资源,构建稳定的治理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内外挑战;而重商主义作为主导经济政策,推动了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商业的繁荣,成为提升国力的重要手段。
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兴衰成败皆在于此,它们后来既未能把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从而将资本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又未能超越专制王权并克服专制制度造成的障碍以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它们甚至未能把重商主义推向完善。
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世界大国以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为己任
荷兰在17世纪的崛起离不开两大深远的创新——证券交易所与现代银行体系。这两大机制不仅是荷兰成为世界领先商业强国的重要基石,还开创了现代商业体系的先河,为全球经济发展树立了全新范式。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它让企业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支持大规模商业和海外扩张,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为荷兰带来了巨额财富。
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是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而发行的第一支股票恰恰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与此同时,荷兰创立了现代银行体系,通过提供货币兑换、存贷款等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全欧洲闲散的资金纷纷流入荷兰银行,荷兰商人拿着这些钱去全世界经商。拿的是欧洲的钱,赚的是荷兰的利润。
16世纪,荷兰人口中多数以经商为生,肖像画中人物多是商人,而其他国家肖像画展示的则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图为1662年伦勃朗《阿姆斯特丹布商行会的理事们》。
荷兰的榜样给以后所有的世界大国(或者想成为“世界大国”的国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所以自荷兰以后,世界大国都会以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为己任,至少也要成为地区性的金融中心。
整合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
具备制度创新能力的国家更有优势
英国走到欧洲舞台的中心,可以归功于从葡萄牙和西班牙学来的模式,即“专制主义+重商主义”。不过,英国的优势在于它后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超越了葡萄牙和西班牙。
钱老师在书中提醒我们,制度和结构并无“好”与“坏”之分,而是符合时代需求。只有适应时代需求的制度,才能支持一个大国在世界中发挥影响。
当专制的权力在英国过时,斯图亚特王朝仍试图维持旧制度,克伦威尔的革命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却未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替代方式,结果使得革命的果实得而复失。
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就个人品质而言,他毫无瑕疵,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然而革命的初衷被背离了,它没能建立起一个新制度。
后来,“光荣革命”保留了王权,却剥夺了它的实权,将最高权力置于议会之手,这种制度在几百年中逐步传播到整个世界,英国也在议会的统治下,率先走向现代世界,在18—19世纪称霸世界。
历史发展有其特定阶段
一个阶段的成熟才意味着下个阶段开始
钱老师指出,一个时代的大国的最主要特征,是它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不过他也提醒我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看来是难以跨越的,一个阶段的成熟才意味着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例如观察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发展历程,在他登基初期,法国的社会条件尚未成熟到推翻专制统治并建立议会主权的阶段,尽管当时英国的革命如火如荼,国王的命运岌岌可危。
这是因为,法国并没有形成牢固的统一民族国家,贵族势力依然强大,割据分裂的局面限制了中央权力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法国的历史任务不是削弱王权,而是通过加强中央权力,来完成构建和巩固统一国家的任务。
少年的路易十四,被描绘成征服叛乱的朱比特神。
英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并提出议会主权的主张,是因为统一的英格兰民族国家已经确定无疑而牢不可破了,而法兰西民族国家尚在襁褓中,贵族力量依旧强大。事实上,路易十四登位之初由巴黎市民发动的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很快就转变成贵族们的叛乱。
书中还提到,路易十四建造凡尔赛宫的另一重用意,就是将贵族安置在宫中,用虚职和社交活动消磨他们的斗志,从而彻底瓦解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这是历史上许多大国关系的逻辑
在国际事务中,历史上的大国常常优先考虑自身的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需求。
拿破仑战争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就是每一次反法同盟的盟主,甚至金主,几乎都是英国。尽管法国革命的初衷是效仿英国的立宪制度,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英国始终强烈反对法国革命。
其根本原因是英法之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霸权争夺,英国视法国为其在欧洲乃至全球称霸的最大对手,因此英国积极联合其他国家,如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共同遏制法国。
英法百年战争是英法为争夺法国王位和领土主权而爆发的一系列断续战争,战争以法国最终胜利告终,英格兰丧失在法国的几乎所有领地,同时促进了英法两国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
此外,德意志历史上的“三十年战争”,起先只是内战,是德意志内部两个教派、两个贵族集团之间的拼斗,但越打到后来越丢失宗教的属性,最终演变成欧洲大战。法国作为欧洲天主教阵营最坚强的堡垒,却一直在幕后支持新教诸侯打击天主教皇帝,后来甚至派大军出战。
这是因为德意志统一意味着强大的德国,德国的强大将成为法国的威胁,这是“地缘政治”的思维方式。
理论可能落后于实践
历史的真相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历史上,理论可能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实践的前行有时是由现实问题和复合情境驱动的。
例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早已在实践中展开,而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出版之初并无太大反响,后来是因为“看不见的手”符合工业革命的状况而被奉为圭臬,以正当化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
人们通常说,英国工业革命是在亚当·斯密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不过更真实的情况也许是:当时英国人普遍崇尚自由放任,而亚当·斯密的著作恰恰表达了这种信念。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后来,在经济发展模式上,英国模式缺乏国家空间,苏联模式缺乏市场空间,为此英、苏之外的国家的做法大体介于两者之间,有些偏向国家,有些偏向市场。
正如书中所指出,只有当市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经济发展才具备最理想的环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成果。
然而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没有一个模式是绝对的“好”,也没有一个模式是绝对的“不好”,它们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有自己的劣势,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对于世界“大国”的崛起你有什么看法?
你觉得其中还存在着哪些规律?
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爆款新书
风起云飞扬:
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钱乘旦 著
《大国崛起》学术指导钱乘旦教授
倾十年之力讲析大国崛起的重磅新作。
为“世界大国”作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