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
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关口周围悬崖绝壁,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在这里浴血奋战,取得了“娄山关大捷”,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娄山关大捷30年后,一次国家重大战略——三线建设再次在娄山关脚下打响。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遵义,拉开了遵义工业发展的序幕。此后,遵义工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大娄山脚下的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家企业朝气蓬勃,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遵义工业的“生力军”,工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位于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一家三线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中航电梯在航空工业成熟的控制技术及精湛的制造工艺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制造出了第一台电梯,填补了贵州电梯制造技术的空白。如今,在中航电梯的智能生产车间,每1分钟就可以完成1台电梯的零部件加工。
中航电梯的“掌舵人”胡明随参加三线建设的父母来到遵义,成了“遵义人”。2008年,他带着在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回到遵义,从父辈手中接过“三线”接力棒,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
胡明说:“我们曾经面临过很多困境,甚至濒临倒闭,当时一年才生产30多台电梯,也就是几百万元的营业收入,那时候采购原材料都得赊账。但是我们凭着骨子里的‘三线精神’,凭借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闯过了难关,创造了奇迹。”
通过股权改制和转型升级,这家几经沉浮的“老三线”企业走出低谷,华丽转身,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航电梯车间智能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26台机器人,5条智能化生产线,一年可生产电梯一万多台。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电梯生产线
中航电梯把党小组建在生产线上,根据工种属性,每条生产线都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比如,轿架生产线叫“定心队”;轿厢生产线叫“承心队”……由党员担任小队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现在的中航电梯,专利技术已有200余项,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电梯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国家。
他们坚信有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精神做支撑,企业就有发展动能,就会走得更远。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89年砥砺奋进,娄山关下的黔北大地欣欣向荣。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当年红军跨越的天堑,已变成遵义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通途。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立足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抢抓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坚持把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融入成渝的发展路径。
遵义森永科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贵州娄山关经开区(高新区),为成渝配套的产业企业有13家,其中包括专门从事汽车座椅面套的遵义森永科工有限公司。
该企业在全国有10个分厂,桐梓的这间最“年轻”,但总经理周树生却对超越其它分厂信心十足,他的信心来自于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打“物流成本优势战”。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该厂就成为了规模最大的分厂。
周树生说:“短时间内我们就能将产品运到重庆总装厂,时间快、成本低,这是区位优势带给我们的红利。”
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方竹笋生产线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贵州娄山关经开区(高新区)的成渝“朋友圈”越来越大,这里生产加工的绿色农产品也与成渝地区的市场需求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多种遵义农产品成为成渝地区人民餐桌上的“常客”。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罗凌云介绍说:“我们的方竹笋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和成都,并以重庆为中心点,辐射到全国。”
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遵义不仅注重经济层面的合作,还积极加强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村晚”舞台,让遵义与成渝地区的文化得以深入交流与融合;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成渝地区的优秀人才到遵义创业,为遵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搭建技术合作平台,引进成渝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遵义融入成渝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红军攻克一个个关隘。如今,遵义人在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精神的指引下,一路闯关,挺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个开放的遵义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新的长征路上跨越发展,阔步前行。
━ ━ ━ ━ ━
审核:邹杰 黎金霞
记者:涂林念 杨梦云 杨云飞 实习生 刘席君
责编:郑也
编辑:袁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