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华兴正街上的百年老字号||荷平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图片



成都华兴正街上的百年老字号

荷 平

到成都旅游,不少游客都爱去宽窄巷子、锦里网红街道打卡游玩,而华兴正街却鲜为人知。其实老成都人都知道,被包装过的网红街道无法寻找老成都的印记,这里介绍的是华兴正街。成都华兴正街看起来是一条普通街道,可是这条街道上有几家老成都人难以忘怀的“老字号”。

华兴正街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与蜀都大道一街之隔,站在街口就可望见春熙路,至今有100多年历史。

图片

成都市华兴正街(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这条百年老街聚集了成都市有名的老字号:邮电局、商业场、盘飧寺、悦来茶园。如今通过现代与历史、潮流和传统交融碰撞,正焕发出百年老街的全新姿态。

记得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在母亲单位宿舍居住,常走这条街。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的单位离华兴正街很近,也常常走这条街。这条街上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难以忘怀。

还是先从街口的邮电局说起吧。从太升南路进街口,往前走,有一十字路口,路口有一个邮电局,成都市的邮局数不胜数,可这家的邮电局不一般。仍保留了百年老邮局的风貌。
图片

20世纪80年代的暑袜街邮电局(图源:成都市锦江区档案馆)

据《成都方志》介绍:1901年,北京总税务司邮政总办赫德指派汉口邮局的彭辅钧、杨开甲和宜昌邮局的钱芝祥、杨文榜一同到四川开办邮政。到重庆后,彭辅钧、杨文榜、钱芝祥分别前往宜宾、乐山、阆中,杨开甲和其妻到成都,夫妻俩抵达成都后即进行创办成都邮局的筹备工作。几经周折,他们在小什字街(暑袜北一街和兴隆街口)租得一所房屋。其机构人员极为简单,仅有华籍职工杨少荃等在邮局门口鸣锣宣传业务。

邮局在改革开放之后列名于成都首批22处文物古建筑保护名录。1998年停业进行全面维修,200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楼在全面维修之后于2008年2月重新投入使用。

在童年的记忆中,邮电大楼的建筑风格就别具一格。上百年了依然保持老式建筑的风貌。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常来这家邮局寄信,有时还发发电报。邮政业务从一般的寄信到今天的特快专递、电子信函、邮政快件业务和恢复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无不使人感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图片

成都市暑袜街邮局今貌(2024年3月28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从邮局再往前走,就是老字号“盘飧市”了。走到这里,只见有一外卖窗口,人们排着队买卤菜。店里放着不少卤菜,鸭子、卤兔、排骨、鸡爪、卤猪尾、猪耳、牛肉等,真是品种多样。

盘飧市的卤制食品,用料精,讲究火候,卤好的肉食品都糯软适口,出售时又刷上香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高一个品位,深受吃货青睐,每天顾客盈门。后来,该店为了扩大销售,在经营卤制食品的同时,又推出卤肉夹锅魁。这卤肉夹锅魁外酥内软、卤汁爽口。

图片

位于成都市华兴正街的盘飧市(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二楼上还有一餐厅,经营特色川菜。一到节假日还打拥堂,需要早订餐。下午三点卖包子,更是供不应求,早早卖完。

“盘飧市”的卤肉比其他卖卤肉店稍贵些,但品质一直保证。

追溯“盘飧市”的历史,“盘飧市”取自杜甫的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门口的对联“百菜还是白菜好,诸肉还是猪肉香”,语言平实却贴近生活,仔细体会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的烹饪哲学和文字运用的技巧。
图片
盘飧市门前的对联(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盘飧市”开店于1925年。一开始是创始人端着簸箕在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门口守着卖,到悦来茶园喝茶看戏的人买卤肉边看戏边吃。解放初,公私合营后,收归国有。

成都的不少“老字号”小吃经过家族的换代以及如今商品经济的影响,已经难以保持原汁原味的品牌质量。但“盘飧市”经过上百年发展,生意仍然十分兴隆,名菜质量仍然保证,深受老百姓喜爱。

图片
位于成都市华兴正街的盘飧市(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盘飧市对面就是百年老字号“商业场”了。商业场有上百年历史。1907年,在四川劝业道周善培倡导下,修建劝业场,于宣统元年1909年4月22日建成开业。宣统元年(1909)三月初三,劝业场隆重开业。场内场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市民们成群结队、闹闹嚷嚷:“看新式劝业场去!”“买相因巴适的东西去!”劝业场于1910年5月18日改名为商业场。形成了一条南北相通的街道,所以取名为商业场街,但人们仍然习惯地称它为商业场。

图片

成都市商业场华兴街出入口(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郭沫若曾写下“蝉鬓轻松刻意修,商业场中结队游”的诗句赞叹商业场,巴金在《家》中写道:“觉新、觉慧参加进步活动所在地就是商业场。”李劼人笔下的商业场:“无论何时,都是人多如鲫,而生意顶好的,据说还是要数前场门楼上那所同春茶楼,以及茶楼下面那条宽广楼梯之侧的水饺子铺”。这些流传至今的佳作,说明商业场在20世纪初期就是热闹非凡的地方,再加上作家的妙笔生花更是提高它的知名度,使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1984年,为了发展经济,再创商业场辉煌,成都市东城区委主持商业场的重建工程,东城区向社会集资700多万元,从拆迁、设计、施工到剪彩开业,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新建的商业场旧貌换新颜。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商业场开业(作者供图)

记得20世纪80年代因单位和住宿都离商业场很近,经常去逛商业场。只见两边都是一家家服装店,还有珠宝店,十分繁华热闹。

与商业场相邻的还有两家成都名小吃店“夫妻肺片”“赖汤圆”这些都是百年老店传承至今。

图片

成都市总府路夫妻肺片店(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图片

位于成都总府路的赖汤圆店(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盘飧市的隔壁就是川剧戏迷经常来看戏的悦来茶园。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在锦江区教育系统工作,锦江区的不少会议也选在这里开会。

悦来茶园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悦来”取自《论语·子路》中“近者悦,远者来”之意,以志远近观众和茶客云集于此之盛况。最早这里有梨园祖师李隆基的庙宇,近代川剧史上最重要的演出团体“三庆会”在此萌芽并长期驻演。几乎每一代著名的川剧艺术家、不少戏曲界梅花奖获得者、民间戏曲艺人都曾在此演出,被票友们亲切地称为“戏窝子”。

图片

位于成都市华兴正街的悦来茶园今貌(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据李劫人小说:过去悦来茶园男女是分开的,进园使用不同的进出口,男宾从华兴街正门入场,女宾在梓潼桥西街的侧门进园。而且座位男女分开,男在堂厢,女在楼上,前面还拉上帘子……

新中国成立后,悦来茶园多次改道开门,根据杜甫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更名为锦江剧场,后来又由政府出资主持修建成立了川剧艺术中心,成为成都市川剧院文化产业基地和川剧表演、研究、保护、传承发展中心。

图片

位于成都市华兴正街的锦江剧场今貌(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华兴街上还有一个皇华馆,为明清时期府置接待差官与使者的机构,皇华是为称颂使臣之词,出自《诗·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民国时期改为成都市警察总局,现为成都消防支队驻地。据说曾国藩来成都时曾住在皇华馆。

成都华兴正街上的“老字号”是成都市的一张名片,承载着老成都人的记忆,希望这些“老字号”能得到传承保护。

来源:行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