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8过则勿惮改

图片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图片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

君子——这一词一直贯穿到末尾,因此译文将这两字作一停顿。

主忠信——颜渊篇(12·10)也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可见“忠信”是道德。

无友不如己者——古今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译文只就字面译出。

图片

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主忠信。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

无友不如己者。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过则勿惮改。”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于改过,则终无以入德,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

图片

钱穆《论语新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不重则不威:重,厚重。威,威严。人不厚重,则失威严,不为人敬。

学则不固:此句有两解。一,固者坚固义,人不厚重,则所学不能固守勿失,承上文言。一,固者固陋义,人能向学,斯不固陋,四字自成一句。今按:本章五句分指五事,似当从后解。若依前解,当云学而不固,或虽学不固,始是。

主忠信:此亦有两解。一,行事以忠信为主。一,主,亲义。如人作客,以其所投遇之家为主。与下文友字对照,谓当亲忠信之人。今按:当从前解。后解乃偶然事,分量与其他四事不相称。

无友不如己者:无,通毋,禁止辞。与不如己者为友,无益有损。或说:人若各求胜己者为友,则胜于我者亦将不与我为友,是不然。师友皆所以辅仁进德,故择友如择师,必择其胜我者。能具此心,自知见贤思齐,择善固执,虚己向学,谦恭自守,贤者亦必乐与我友矣。或说:此如字,当作似字解。胜己者上于己,不如己者下于己,如己者似己,与己相齐。窃谓此章决非教人计量所友之高下优劣,而定择交之条件。孔子之教,多直指人心。茍我心常能见人之胜己而友之,即易得友,又能获友道之益。人有喜与不如己者为友之心,此则大可戒。说《论语》者多异解,学者当自知审择,从异解中善求胜义,则见识自可日进。

过则勿惮改:惮,畏难义。过则当勇改,不可畏难苟安。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能向学,可不固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

图片

李泽厚《论语今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孔子说:“君子不严肃、自重,就没有权威,所学习的东西就不稳固。应该以忠诚信实为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失,不怕去改正。”

【注】《正义》《法言·修身篇》: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是言君子贵“重”也。

《集释》陆陇其《松阳讲义》:学必深沉而后能固,不重则浮。学必镇静而后能固,不重则躁。陈天祥《四书辨疑》东坡云:世之陋者乐以不已若者为友,则自足而日损,故以此戒之。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

【记】“不重则不威”,为什么?因为此“学”仍指实践,如果不严肃认真,那么他的行为、实践便不会真正牢固,便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而别人也不会信任、尊敬他。所以这里的“威”不作外表容颜的庄重威严解。后世好些人装出一副威严面目,道貌岸然,煞有介事,其实内心猥琐,行为卑劣,所谓“假道学”是也。君不见,彼官场傀儡、“左派”先生,不皆如是?另有解“固”为“蔽”者(陈大齐《论语臆解》),亦可。

“无友不如己者”,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交结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如是后者,在现实上不可能,在逻辑上作为普遍原则,任何人将不可能有朋友。所以它只是一种劝勉之辞。

“忠”“信”又是两个重要范畴,既关系乎情感,又塑造乎人格。但其位置仍次于“仁”“孝”。中日文化之异途或在此处,容后再论。

图片

《毓老师说论语》

子曰:“君子不重(自重,自尊),则不威(没威仪),学,则不固(固陋,蔽)。主忠信,无友(没有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怕,畏难)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重”,自重,自尊自贵,天爵自尊吾自贵。“不威”,就没有威仪。仪,是外显的,由内而外,精神焕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中庸》)。要培养自己的威仪,“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威而不猛,不要像“猛张飞”般。

“学,则不固”:“学”,所以善其行。“固”,《说文》云:“固,四塞也。”本义: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引申义:牢固、坚固、固然、固守、固执。“毋固”(《子罕》),“疾固”(《宪问》),学了,就不固陋,不致孤陋寡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必要有同道之友切磋琢磨,才不会孤陋少知。

“主忠信”,以忠信为本,以忠信为做人处世之主,无信不立。

“无友不如己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一者为法,作为师法的对象,“见贤思齐”;一者为戒,作为自己的警戒,“见不贤而内自省”(《里仁》)。

“过,则勿惮改”,有过则改,有过不怕改,“知耻近乎勇”(《中庸》),“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人难免有过,但要“不贰过”,不要一直在“贰过”中。“贰过”,才是过。

图片

何士明《论语解读辞典》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庄重,端重。则,犹“即”,就,表示两事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威,尊严。

学则不固:学,学知识,有勤于学习的意思。固,鄙陋,固陋(谓见闻浅少)。

主忠信:意谓倡导忠信。主,主张。

无友不如己者:友,作动词用,交好(交朋友)。《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如,及,比得上。者,指事之词,指人。

过则勿惮改:过,作动词用,有过失,犯错误。惮,怕。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尊严;勤于学习(知识),就(能见识)不浅薄;(君子)倡导忠信;不结交(在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提示]

(1)本章难点“学则不固”。今注家中有人不作解释,译成“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译文意思似乎是承接上文,但译文前使用标点符号分号,后使用句号,又似乎是独立分句。若为前者,“读书,不巩固”与上文“不庄重就没有尊严”,似乎缺乏承接关系;若为独立分句,似乎句意不全,缺少条件、原因。

(2)就全章考察,乃由五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分句组成一个全句(全章)。

图片

【读书感悟】漫漫君子路 且行且探索

我个人认为,在这一章里,孔子从五个维度指明了君子的成长之路。

第一个维度是自尊自爱。君子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个人形象的塑造,才会在社会中产生作用力和影响力。《正义》《法言·修身篇》言君子贵“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论语》记载孔子的形象时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夏在谈到孔子时也说:“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做到了这些,自然也就有了威严和威信,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个人就有了对外界的影响力、作用力和感召力。

第二个维度是努力学习。重在理解“学则不固”的“固”字。“固”字有两解:一是坚固,二是固陋。按第一种意思解,就是人所学不能固守勿失。按第二种解释,就是人能向学,斯不固陋。我个人认同第二种解释,即多方面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也就是说博学多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就不会信息闭塞而不知变通。这一点在《愚公移山》中愚公辩驳智叟时说“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的“固”正是这个意思。

第三个维度是忠信处世。《论语》中6次并称“忠信”,忠信之德是孔子认为的立身处世、维护人际的行为准则。“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颜渊》)“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前面介绍过的各家也都主张以忠信为做人处世之主,无信不立。

第四个维度是谨慎交友。“无友不如己者”是这一章中争议最多的一句。该句之所以引发争议,是由于原文对判断“不如己”的依据语焉不详。“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从前面介绍的几位注解看,形成了“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杨伯峻、朱熹、钱穆)”“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李泽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者为法,作为师法的对象,‘见贤思齐’;一者为戒,作为自己的警戒(毓老师)”“不与忠信不如己的人交友(何士明)”等四种解释。我个人赞同毓老师的观点,说此句是劝勉之辞,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我们交友应多看别人的长处,并不是说不要交结不如自己的朋友,那样的话恐怕交不到朋友。

第五个维度是知错必改。君子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文过饰非,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所以,孔子指出:犯了错误就不怕改正,以此作为成为君子的一条途径。

这五条每一条能坚持下来都很难,都能做到自然就是君子。当然,这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毕竟在孔子眼中能称为君子的人也不多。但不能因为难达到,我们就放弃努力,套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君子路,且行且探索,愿在成为君子的路上,与大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