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大化妆品产业集群: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和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地区起步较早、产业链完备,长三角地区更高端、更国际化。从这两大区域的产业竞合,能读出未来产业竞争逻辑——从单一城市转向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无论是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区域的竞争力,最终都落于品牌建设。由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24长三角品牌发展大会”日前举行。聚焦长三角品牌,不少专家提出更多发散性思维,能不能造更大的木桶养更大的鱼?能否打造“长三角籍”地域认知,以协同促发展?
造更大的木桶养更大的鱼
以“世界品牌500强”作为一个参照体系,对于长三角品牌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长三角品牌数量占中国品牌入榜总量的比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孕育了上汽集团、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浦发银行、科大讯飞等一批企业。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总结这些品牌的特点后认为,品牌所处的行业主要分布于科技与数字经济、汽车制造、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等,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品牌建设正在追赶世界最新潮流。但他也发现,如果与世界品牌500强最多的美国相比,这些品牌还存在国际美誉度不够、品牌溢价能力不足、核心品牌力品牌较少等差距。
“长三角地区推动品牌建设,对于完成‘三个率先’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周汉民认为,要加速长三角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步伐,通过活跃的跨境电商、海外投资和国际合作,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进入全球市场,提升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他提出,长三角地区应该争取建设更高层次的品牌联盟,通过共享技术、市场资源,共同来提升区域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要强化区域品牌标识,打造“长三角籍”地域认知,让长三角品牌形成整体合力。
市政协常委、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阮青用“新的木桶理论”来比喻“长三角籍”品牌认知。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不是补短板,而是各自贡献长板,“大水养大鱼”。其中,大鱼就是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流的科研院所,以及一流的企业和品牌,而要养出“大鱼”,就需要长三角一体化打破行政分割,联手打造大木桶、大水箱,来盛更多的水、养更大的鱼。
发挥上海优势,创新品牌“新五感”
在打造“长三角籍”品牌认知的过程中,上海的长板在哪里,又能做些什么?
市文创办副主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二级巡视员刘波英解读认为,从产业竞争角度来说,上海在一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但在品牌经济方面布局很早,在品牌引领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往品牌建设讲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而现代品牌创新讲究“新五感”,包括松弛感、原生感、社交感、存在感和氛围感,这些“五感”往往与情感消费、文化创意、互动分享、智能健康等相关,上海在软资源、情感消费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也是有别于兄弟省市进行迭代竞争的必要手段。
协同则是几乎所有专家都提到的一个词。长三角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4长三角品牌发展报告》就提到了长三角企业在品牌数字化创新上的协同。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凌燕看来,上海的关键词是标准引领,通过与周边省份协同合作,推动数字赋能协同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品牌数字化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而江苏品牌在数字化创新中更注重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浙江品牌善于以市场为导向,将数字技术和品牌建设深度融合;安徽品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品牌要推动品牌价值的增长,需要进行产业分工和产业协同”。
找到核心逻辑,产消城一体化融合
中国曾打造了很多名为“美谷”的地方,但最终只有“东方美谷”闯出了知名度。原因何在?背靠长三角产业集群是它的制胜之道。就在10月,这里刚刚举行第七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奉贤区东方美谷专场赛技术需求发布会,过去7年间这项活动已吸引1600多家企业参与。
“自2015年底‘东方美谷’概念提出至今,我们探索出一条以商标品牌带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锋介绍,东方美谷是全国首个入选3A级知识商标的区域品牌,在这里,国际品牌很容易“拉群”,找到有着细分赛道技术优势的长三角民企,从化妆品的长三角协同制造走向协同创新。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石章强指出,长三角城市中有两个在同一赛道的美妆园区,但产业逻辑完全不同。东方美谷以品牌为驱动,其核心逻辑是将上海、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品牌企业吸引过来;而位于湖州的中国美妆小镇则以生产驱动,依托苏浙沪打造化妆品中型企业生产基地。
“企业是缩小的产业,城市是放大的园区。”石章强提出,在当前的消费形势下,长三角区域品牌建设应该走产消城一体化融合,“消费走在前,IP热起来,产业落下来,打通产业、消费、城市之间的堵点,真正实现消费IP引爆。”
作者:徐晶卉
文:徐晶卉图:袁婧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