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惊吓放松大脑

【来源:生命时报】

适度惊吓放松大脑

受访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本报记者 卞 磊

一直以来,恐怖片、“鬼屋”都有自己的受众和市场,部分游乐园还会推出季节限定“鬼屋”,以吸引游客。惊悚的场景或情节通常会给人毛骨悚然、恐惧惊吓的体验,但近日学术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娱乐性恐惧体验,如玩“鬼屋”等,可减轻身体炎症,对降低慢性疾病风险有潜在益处。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113名受试者(平均年龄29.7岁),让他们到鬼屋游玩,在其游玩前、游玩后及3天后,分别进行心率监测并抽取血液样本,检测炎症标志物和免疫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有22名参与者在活动前存在轻度炎症,其中18人(82%)在游玩3天后,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与游玩前相比,所有参与者在游玩3天后测得的总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有所下降,不过平均水平仍在正常范围。

娱乐性恐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是一种恐惧和愉悦混合的情绪体验,包括看恐怖电影、参与极限运动、“鬼屋”探险等。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可以从视觉、听觉和理解等各方面体验惊吓、恐怖感,如场面阴森、面目狰狞、声音惊悚等。在体验娱乐性恐惧时,人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会出现心率加快、瞳孔放大、部分肌肉绷紧等兴奋的生理反应,之后会进入松弛状态。这种生理、心理上的一张一弛,可以释放一些压力,让人产生良好感觉。另外,大脑皮层的兴奋存在此消彼长的特点。在体验惊吓、恐怖时,平时负责处理学习、工作事务的脑区被抑制,这些“辛劳”的脑区因而得到休息、放松的机会。

另外,很多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负面、有攻击性的冲动。虽大多可通过沟通、运动等合理方式释放,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宣泄,或潜在攻击冲动较强,就可以在恐怖的氛围中通过尖叫、蹦跳甚至捶打来发泄,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表达原始冲动的方式。

宋崇升表示,无论是“鬼屋”还是恐怖片,很多娱乐性恐惧体验都包含所谓“鬼”的元素。“鬼”具有非常典型的心理学意义,是负性情绪的具体化载体,涵盖委屈、冤情、愤怒、哀伤等,大多和人的潜意识有关,反映着内心深处被压抑的冲动、情绪或不敢正视的心理创伤。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恐怖体验,是因为“鬼”既让人恐惧,却又不会真的因此受到实质伤害,这种“安全的恐惧”帮助人们直面或宣泄了内心真正的“怕”。以上这些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都有利于改善身心状态,减少身体炎症。

但宋崇升提醒,恐怖也要有度,超过承受力的惊吓可能会造成精神创伤或引发心血管问题。另外,体验惊吓、恐惧的感觉应选择好时机。比如想看恐怖片时,最好不要选睡前,以免影响睡眠。如果当前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好,面临着较重压力、情绪低落或焦虑等,也不要不管不顾地接触强烈刺激,以免诱发心理疾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