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裂变,澎湃新动能 ——株洲科技成果转化观察之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王铭俊 通讯员 陈驰

裂变,是指像细胞分裂那样一生二、二生四……呈指数函数快速发展。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技术的裂变、产品的多元是催生产业“质变”、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路径。

在湖南株洲,裂变思维根植于产业的每一次发展跃升。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硬质合金等优势产业和领军企业为孵化“母体”,株洲打通创新链各个环节,让技术、产品、企业、产业发生多重裂变,延伸拓展出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电力电子器件、汽车电驱、海工装备等多个新兴产业,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道路。

技术同源,“老”产业发“新芽”

10月31日,在海拔5200米的青藏高原上,世界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八宿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并网投产。20台风机耸立高原之上,风机轮毂中心高度110米,叶轮直径195米,叶片最大扫风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多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在满发风速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9.5千瓦时。

该项目采用的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5MWD195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依然稳定运行。目前,其自主研发的近3000台高海拔发电机组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高海拔地区。

中车株洲所素以高铁、城轨牵引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闻名,其产品连续多年领跑行业。造高铁控制系统的中车株洲所,为何能把风力发电机也做得这么好?

“其实,风机也叫作‘立起来的高铁’,两者可以说是‘同宗同源’。”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磊介绍,风力发电与高铁制动的过程和原理如出一辙,其本质都是能量转换。从造高铁跨界进入风电新赛道,技术上几乎没有阻碍。

2021年,中车株洲所正式进军储能产业,在新能源赛道上一路“狂飙”。短短两年多时间,公司一跃成为行业最大的黑马,2023年储能系统出货量飙升至全国第一。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其轨外产业总体营收占比已超过60%。

跨界新能源赛道,对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而言,既是市场使然,也是主动变革。

一方面,经过几十年发展,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龙头企业积累出一大批科技成果,成为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的“母体”;另一方面,全国城轨、地铁项目建设放缓,传统轨道交通市场需求缩减,轨道交通行业亟待寻求新的市场增量。

“新能源等新赛道足够宽大,能支撑公司长期发展需要。”中车株洲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如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等,通过创新应用和优化组合,成功移植到新兴产业中,实现了技术的跨界创新。这种创新驱动模式不仅降低了新兴产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还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和产业化进程。

龙头孵化,上下游“开枝散叶”

在位于株洲高新区的中车时代新材厂房里,一片片长达百米的风电叶片,正等着运往各地。7月初,中车时代新材蒙西工厂首支10MW级叶片顺利下线。该叶片长113米,再次刷新了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的纪录。

2008年以前,我国大型风电叶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叶片制造核心技术一片空白。技术引进受制于人,自主研发设计便成必由之路。

中车时代新材结合国内风资源特点,决定研发符合低风速风场的叶片。公司技术人员颜渊巍介绍:“风电叶片的骨架是由玻纤布和树脂组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而玻纤布在玻纤方向的强度达到了钢铁的强度。”这样的原材料,既提高了强度,又降低了重量,提高了发电效率。

株洲时代新材前身为中车株洲所下辖的橡胶科研所。依托“母体”的深厚技术底蕴和创新基石,时代新材锚定高分子新材料主赛道,产品遍布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汽车等领域。

在株洲,根植于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的创新大树,产业的边界和可能性正不断被拓宽。

比如,中车株洲所剥离出能独立发展的配套产业,先后成立电力电子事业部、通信信号事业部、风电事业部、城市基础设施事业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时代电子、时代电气、时代新材、时代电动汽车等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从机车产品的关键零配件领域出发,进一步开发细分赛道,成为电力电子器件、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的领头羊。

又比如,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裂变出的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和株洲华锐精密工具两家上市公司,产品从最初的数控刀片衍生出整体刀具、配套钢制品、棒材等多个系列,业务板块不断拓宽。

在龙头带动下,一批“小巨人”企业拔节生长,在细分赛道大放异彩。目前,由中车株洲所孵化的国家变流技术中心、机电科技、奇宏散热等7家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显示,近两年株洲新增45家国家级“小巨人”,其中有15家源于本土企业裂变,占比达34%。

依靠创新,走好两条钢轨;探索跨界,走出两条钢轨。近年来,株洲轨道交通产业裂变出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电力电子器件、汽车电驱、海工装备等多个细分产业。其中,高分子新材料、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陆上风电装备已成长为省级产业集群。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活更多裂变点

在株洲时代工程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臂、机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着。这里是国内首条连续反应尼龙自动化生产线和新型热熔焊接EPS蜗轮自动化生产线,其产出的EPS蜗轮让司机手里的方向盘不再沉重。现在,中国每10台车中就有一台使用的是“工塑造”EPS蜗轮,销量国内第一。

“汽车正沿着智能化、低碳化、轻量化方向发展,我们也正在研究新一代材料,适应市场发展。”时代工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加强与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聚焦轨道交通、汽车等行业应用,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材料及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裂变,是闪光的新生,也是脆弱的起航。怎么汇聚合力攻关技术、新技术能否转换成产品、产品如何落地找到市场?每个环节都面临着不确定性。

株洲以做大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为根本,以创新链作为核心动力,深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大中小企业融通、产供销协同发展,助力产业链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实施主体强身行动,孵化裂变新的经营主体。制定出台《株洲市优质企业裂变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紧盯优势产业的头部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摸底建库、精准服务等举措,积极推动“老树发新芽”。今年1-10月,株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家,均位居全省前列。

突出优服务,推动生态升级裂变。近年来,株洲持续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深入打造“企业办事不求人”升级版,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估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先进。

汇聚合力,协同创新。策划开展“国企带民企、大手牵小手”“链上企业进链主企业、集群企业进主机企业”供需对接和“制造名城进名企名校”等活动,全力助企找资金、进人才、拉配套、拓市场。截至9月底,全市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8%,同比下降29BP,其中企业贷款利率4.18%,下降16BP。

株洲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要进一步强化骨干龙头、标杆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刺激优势企业创造更多的裂变“爆点”。同时梳理整机、零部件、元器件、材料、技术、工艺等环节,立足自身产业禀赋优势,裂变出更多新企业、新产业和新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