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FC丨广西科学院谢能中研究员团队通过多糖基化途径促进苦味未成熟罗汉果中甜味剂罗汉果苷的生物合成

图片

罗汉果苷是一种天然的葫芦烷型三萜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从(Siraitia grosvenorii)中提取,被广泛用作天然零卡路里甜味剂。然而,由于罗汉果的种植区域有限、成熟周期较长、提取工艺低效、生产成本高昂,导致市场上甜味罗汉果苷的供应短缺。基于大肠杆菌工程的可控程序,开发了一种人工多酶系统以提高UDP糖基转移酶(UGTs)的催化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缩短了苦味罗汉果苷转化为甜味罗汉果苷的合成周期,为罗汉果苷的高效生产和农业废弃物的高价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UGT基因的克隆及UGT30033基因开放阅读框区域中的SNP鉴定

基于罗汉果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并鉴定了两个与已知UGT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基因UGT153033和UGT30033。通过对RT-PCR产物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进行比对,揭示了UGT30033基因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通过氨基酸序列变化鉴定出三个UGT30033突变体(M1-1、M1-2和M1-3)。


UGTs的体外酶活测定

UGT153033和UGT30033基因被亚克隆到pET-32a载体中,并转化到E. coli Rosetta (DE3)菌株中。体外催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UGT153033能够高效地将罗汉果苷IA1转化为罗汉果苷IIE(图1A和B)。UGT30033及其突变体M1-1和M1-2能够催化罗汉果苷IIE生成罗汉果苷III(图1A和C)。此外,UGTyojK1能够特异性地将罗汉果苷III转化为含有四个葡萄糖基的新型罗汉果苷,并能够在Sia I上进行分支糖基化(图1A和D)。

图片

图1 UGTs对罗汉果苷的催化活性


UGT30033的催化机制与M1-1糖基化活性的分子基础

为研究UGT30033的三维结构和糖基化机制,通过分子对接和同源建模揭示了UGT30033的典型GT-B折叠结构与糖基转移酶基序结构(Trp334-Gln377)共同参与其对UDPG的识别和结合(图2A)。在催化过程中,His21从罗汉果苷IIE的C24-O-葡萄糖基团中获得质子,产生的亲核体“进攻”UDPG葡萄糖的C1原子,导致糖基化反应的发生。Asp123则在反应过程中平衡电荷并稳定催化构象(图2B)。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显示,在M1-1·UDPG·IIE复合物中,葡萄糖C24位的O6原子与His21残基N22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9 Å,而野生型中该距离为3.6 Å,因此M1-1突变体中质子更易转移(图2C),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图片

图2 UGT30033的分子对接和UGT30033与M1-1之间的结构比较


结构引导的工程改造以提高UGT30033 M1-1的催化活性

为优化UGT30033的突变体M1-1以扩展其底物范围并提高催化活性,通过通过分析底物结合口袋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发现His21、Thr181、Ile194和Asp376在底物结合和催化中起关键作用(图3A)。通过对残基Ile194和Thr181的定向突变分别减少空间位阻和增强底物亲和力,得到新的突变体M3,进一步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图3B)。在M1-1·UDPG·IIIE复合物中,His21与罗汉果苷IIIE的C24 6-羟基之间的距离较大,影响了质子转移的效率(图3C)。相比之下,在M3·UDPG·IIIE复合物中,该距离缩短,表明质子转移更加顺畅,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效率(图3D)。

图片

图3 M1-1和M3之间的结构比较


进一步评估了M3对其他罗汉果苷(罗汉果苷IIA、11-O-罗汉果苷IIA、11-O-罗汉果苷IIE、罗汉果苷IIIE、11-O-罗汉果苷IIIE和罗汉果苷IVE)的催化特性。HPLC和LC-MS检测结果表明,M3突变体能够通过β-(1,6)-糖苷键特异性地将葡萄糖基转移到这些罗汉果苷的Glc-O-C24(图4)。

图片

图4 M1-1/M3与8种罗汉果苷和UDP-Glc通过体外验证实验进行糖基化反应的HPLC分析


多酶催化优化罗汉果提取物的成分

为优化罗汉果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成分,采用了由UGT153033、M3和yojK1组成的多酶催化系统将苦味罗汉果苷转化为甜味罗汉果苷。引入了由拟南芥蔗糖合酶(AtSusy)构建的UDPG再生系统,有效降低了对外源UDPG供体的需求(图5A)。通过LC-QQQ-MS分析了多酶催化系统对罗汉果苷的影响,发现各发育阶段的苦味罗汉果苷显著减少,甜味罗汉果苷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授粉后15-30天的未成熟果实中,苦味罗汉果苷减少了68-83%,甜味罗汉果苷增加了30-40%(图5B)。

图片

图5 UGTs催化苦味罗汉果苷产生甜味罗汉果苷的方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