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招商银行福州分行同业客户部总经理朱春华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在同业业务发展上探索出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好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过科学战略定位、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构建同业生态圈、整合内部资源、建立人才队伍等方式,可有效实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及居民日益综合化、多样化金融需求。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加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鲜明提出“六个强大”。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在完善货币市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强大金融机构自身及建设金融人才队伍等方面可有效助力。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下称“127号文”)对我国同业业务做了明确定义,该定义范围限制在同业资金往来业务,广义的同业业务涵盖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所有金融持牌机构的合作。从广义同业业务范围展开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转型有着更大的参考意义。随着2014年“127号文”及原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下称“140号文”)的出台,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进入强监管时代。我国已形成从顶层管理到实践操作的同业业务监管体系,基本完成影子银行清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在同业业务发展上探索出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好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新使命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需要更好的金融同业资源整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该会议提出“三个着力”,指明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可良好地推动“三个着力”。同业业务虽然在形式上未直接服务实体经济,但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国内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在我国居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下,通过与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租赁公司联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同业业务的有效传导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202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在全国代表大会常委会上做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强调,我国将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实施以来,实际贷款利率不断降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业货币市场是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相对领先的场所,对货币政策及市场敏感度较高。有学者通过对债券市场和影子银行的分析,发现货币市场利率对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显著增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传导效果有提升作用;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策利率对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传导较为通畅,我国通过货币政策实施,能够较好地通过利率渠道传导至实体经济。因此,同业业务既是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的必要手段,也可作为利率市场化有效传导通道。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需要商业银行的积极融入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形势下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部署的重要任务。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资本市场融资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够成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还不够通畅,仍有较多企业无法有效获得资金支持。货币市场虽然是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场所,未直接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但在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资产配置、资产定价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虽然商业银行主要是提供间接融资,但通过同业业务可将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商业银行面对这一历史重大机遇,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会,通过同业业务更好地融入资本市场建设。因此,同业业务既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也是资本市场功能完善的需要。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业业务合规风险“高压线”愈发密集
2008年以来,国内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管理,监管演进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3年,治理买入返售、非标出表等;2014—2016年,规范银行同业业务与同业投资;2017年至今,“资管新规”出台(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问世)对影子银行的进一步清理。“127号文”及“140号文”的发布标志着同业业务综合监管时代的到来,两份文件规范了同业表外业务、消除了监管套利,自此三方买入返售退出历史舞台。2017年开始,监管对同业业务“脱虚向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同业业务的监管文件,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三三四”监管,主要涉及非标资产嵌套问题整改。2024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向理财公司通报了监管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中部分问题涉及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开展的合作业务。
为落实监管政策,监管部门同时不断加强检查及处罚问责力度,千万元级以上罚单频出,亿级罚单也不断被开出,如“侨兴债”违规担保案件涉及金融机构众多,合计处罚金额高达20.63亿元;某国有大行因涉及同业投资业务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接受交易对手兜底承诺等26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款4550万元。虽然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因同业业务违规被处罚的案件有所减少,但仍须保持高度关注。
强监管下,同业业务同质化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近十年的强监管,针对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表外业务等跨市场业务中存在的资产出表、杠杆过高、多层嵌套、相互代持等问题,形成了强大的监管震慑,同业业务规模大幅萎缩,并且业务范围不断收窄,同质化愈发明显。同业借款等业务要求属地化管理,而同业客户资源相对稀缺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随着利率市场化、业务品种标准化、交易场内化等不断推进,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收益的机会逐步减少。更为明显的同业业务同质化,不仅对商业银行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也对金融市场效率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加剧系统性风险并可能冲击经济金融体系。
同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不断暴露
国内同业业务发展初期,因交易对手均为金融机构,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曾被认定为低风险业务。2010年开始,不少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同业业务投入,笔者在2010—2013年期间曾与国内上百家金融机构进行过交易,团队甚至远赴拉萨、乌鲁木齐等西部地区拓展同业业务。但2018年以来,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出现风险事件,包商银行成为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后的第一家破产银行;2018年2月,安邦保险集团原董事长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提起公诉,原保监会依照法律规定,会同人民银行、原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有关部门成立接管工作组,全面接管安邦集团经营管理;2020年7月,证监会依法对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国盛期货实施接管;2020年12月,原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官网发布通告称,经监管部门发现,四川信托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背离受托人职责定位,将部分固有贷款或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相关股东及其关联方;2023年9月,中融信托被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委托管理;2024年4月,民生信托被中信信托、华融信托委托管理。同业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压力不断加剧,目前各商业银行均明显加强了交易对手管理,提高交易对手准入门槛。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破产的最大银行,当年瑞士信贷银行被瑞银集团收购,仅美国2023年就有至少5家商业银行倒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信用风险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
同业业务操作风险事件频发
广义同业业务涵盖了金融市场业务,因品种多、逻辑复杂等特点导致具有较高操作风险,并由此引发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不同的交易内涵决定了交易运营操作风险具有产品各异性。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同业业务具有单笔交易数额大、产品结构复杂、创新速度快等特点。商业银行内部各岗位对业务理解未能深入、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导致操作同业业务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比其他业务更高。由于交易流程长、交易对手多、交易金额大,导致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针对同业业务实施多次诈骗。仅2014—2016年国内金融行业发生了数起亿元以上诈骗案件,例如N行39.15亿元票据案、G行福州分行5亿元虚假协议存款案、浙江资金掮客44亿元票据诈骗案等,其中大部分案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上述案件存在内外勾结、票据或资金中介参与、异地交易对手等共同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在内部操作流程管理及员工合规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
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更加凸显
2013年的“钱荒”在10年后重现,2023年10月31日隔夜利率飙升至50%,多家金融机构交易未能按时平盘。2013年的“钱荒”对中国金融市场来说是个“标志性”事件;2023年10月末隔夜拆借利率当天上涨幅度更加迅猛。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品种中的R01D、R02D最高回购利率分别为50%、40%,当天多家机构资金交易无法及时平盘。2013年货币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至整个金融市场,所形成的冲击在后续从金融市场全面蔓延到实体经济。当年“钱荒”主要是因为银行同业业务不断扩张,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债券代持等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成为常态。2023年隔夜利率飙升的原因更为复杂,美联储暴力加息、局部战争持续、经济低位徘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有着更大的挑战。银行间市场“强烈地震”的重现给金融市场再次敲响了警钟......
付费¥5
阅读全文
文章来源丨《清华金融评论》2024年11月刊总第132期
编辑丨周茗一
责编丨兰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