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保险销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各项增值服务成为了保险公司拓客、留客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不乏一些违反监管规定的增值服务被部分险企用于“回馈客户”,这一现象已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关注。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发文,要求辖内人身险公司严禁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以“特药卡”“CAR-T卡”等权益卡形式给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合同外利益。
这一监管行为备受行业关注。红星新闻记者从保险业内获悉,我国相关法律对“给予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有严格的规定,今年以来已有不少保险公司及从业人员因“给予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而收到罚单。
权益值钱
特药卡成险企获客“香饽饽”
据了解,所谓“特药”通常是指针对治疗癌症、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需要使用的一些费用较高、疗效确切的药品。CAR-T则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的简称,是一种新兴的、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开展个体化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
因涉及前沿技术,CAR-T药品十分昂贵,一针需要的花费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而特药卡、CAR-T卡就是包含可以免费使用上述药品的权益卡,只要持卡人激活卡片、输入个人信息,相关的药品使用权益就能立刻生效。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正因为这类卡片具有较值钱的特药使用权益,部分保险公司便把赠送特药卡、CAR-T作为业务拓客和留客的方式,“例如重疾险之类的产品,有些金额较高的产品会涉及到这类权益卡赠送。此外一些公司在开门红期间为了促单,也会通过增值服务赠送的方式,向购买金额达标的客户赠送权益卡。”
某大型保险公司业务员透露,特药卡通常是分支机构采购回来后再卖给或奖励给业绩表现良好的保险代理人,“特药卡有不同的期限,客户购买的险种达到一定金额后,就可获赠特药卡。”据悉,根据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金额的高低,赠送的特药卡类型也会有所不同。
易引纠纷
权益卡由第三方机构提供
众所周知,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的保险业内,提供增值服务是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的重要一环。但被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这类权益卡与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究竟有何区别呢?
川内某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常见的增值服务通常包括就医绿色通道、预约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但此次被监管关注的特药卡、CAR-T卡等权益卡与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正规增值服务不同,它通常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产品。
据介绍,保险公司提供的正规增值服务一般是由保险公司总公司和第三方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的增值服务明确写到保险合同里,险企须对自己提供的增值服务兜底。而这类权益卡一般由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个人采买,缺乏总对总的合作兜底,极易产生风险和纠纷。
红星新闻记者也在河南金融监管局下发的文件里留意到,该监管局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留意到特药卡、CAR-T卡等权益卡的提供方为第三方机构,但这些第三方机构规模小、实力弱,且未获得金融业务经营资格,相关产品模仿保险产品的条款设计和赔付责任,易引发消费者与第三方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
理智购险
消费者不妨多关注自身需求
为避免纠纷与风险,河南金融监管局要求各保险机构严禁在保险业务活动中将权益卡作为邀约辅助工具,由公司直接或通过营销员向消费者赠送;严禁在保险产品宣传、讲解过程中,误导消费者将权益卡与保险公司挂钩,诱导消费者将权益卡权益误认为由保险公司提供;严禁将权益卡所宣称的特药补贴、费用报销等功能与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混为一谈,变相夸大保险责任,欺骗保险消费者。
事实上,我国相关法律对“给予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有着严格的规定,红星新闻记者在查询保险业相关处罚公示后发现,今年以来国内已有不少保险公司及从业人员因“给予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收到罚单。
川内某保险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保险业务活动中出现的一些违规现象与保险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无关系。她表示,各家保险公司应强化合规教育、加强内控管理。而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也应清楚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违规,在向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时不应过度宣传辅助品,而忽略了根据客户需求,向客户推荐真正有价值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也需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保障金额、保障期限等内容,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保险产品类型和保障额度,不要单单为了获得一些额外赠送的服务而购买不匹配自己需求的保险产品。
红星新闻记者 田园
编辑 李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