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成首相了?石破茂回乡扫墓追尾警车,日本一半国民不满意,信号很危险。
最近,日本政坛再度经历了一场动荡,石破茂成为了这一政治剧变的主角。
仅在上任八天后,他被迫解散内阁重新选举,尽管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未能取得过半支持,却还是将他推上了首相的宝座。
有人说,这就像是捧着一个“烫手山芋”,不小心就可能重蹈前任安倍晋三的覆辙。
石破茂上任后,并没有赢得民众的热情支持,反而是遭到了更多质疑。他所在的内阁支持率已经跌至31%,较之前下降了15个百分点。
根据日本的政治氛围,内阁支持率低于30%被视为进入“危险水域”,而一旦突破20%,那下台的命运似乎就是注定的了。
如今,不支持他的民众高达50%,差不多一半的日本国民对他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
《每日新闻》的报道指出,石破茂就任首相还不到两个月,支持率便已如此低迷,这在近年来的日本政坛是不常见的现象。
更让人感慨的是,石破茂的厄运似乎并未止步于政治上的困境。12月1日,他在访问鸟取县时遭遇了一场车祸。当时,他坐的车与一辆警车在交叉路口发生碰撞,所幸他本人没有受伤。
事情发生在他为父母扫墓之后,那辆警车原本是在等红灯,结果被后方车辆追尾。在短暂停留后,石破茂继续赶往机场,随后返回东京。
石破茂作为“少数派”的首相,现在的处境艰难。他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党内的压力,还有如何赢得民众信任的问题。
支持率的持续走低无疑为他的施政蒙上了一层阴影。此时此刻,他会如何化解重重危机,调整与修复同盟关系,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
然而,石破茂或许也意识到,在国内政治不稳定、经济仍在恢复的大背景下,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此前,他曾流露出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只不过,中国方面早已划定了明确的红线,能否满足这些条件,对石破茂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11月29日的施政演说中,日本的新首相石破茂表示他将与中国展开多层次的对话,推动所谓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这八个字虽是老生常谈,但在日本当前严峻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下,却显得格外重要。
石破茂的这一表态反映出日本新政府迫切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来走出困境的愿望,而这种意图在此前不久利马会晤中已初露端倪。
石破茂面临经济压力,与中国讨论包括核污染水排海在内的问题获得理解和支持,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中方对此则表现得既开放又谨慎,划定了两条红线。首先,中方要求日本正视历史,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并落实双方达成的重要政治共识到具体行动中。
这意味着日本需要在历史问题上,比如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侵华历史的承认上,拿出诚意进行改正。
其次,中方强调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日本需谨慎行事。这一警告意在提醒日本,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要踩红线,否则将可能招致反制措施。
从经济角度来看,石破茂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随着日元兑美元汇率逼近150关口,以及CPI指数同比上涨2.2%,这对日本经济构成了实质性压力。
而截至2023年底,日本政府债务高达约9万亿美元,这使得日本解决经济问题的空间非常有限。经济困难还引发了社会矛盾,石破茂50%的不支持率就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随着与俄罗斯就南千岛群岛的谈判中断,和平条约签署遥遥无期,日本在亚洲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
石破茂政府意识到,借力中国的发展是缓解国内压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活力,可以为日本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稳定的中日关系也有助于改善日本在地区的外交处境。
尽管如此,如果石破茂继续在东海和台海问题上采取激进立场,中方势必会采取反制措施。这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处境,使其面临更大风险。
石破茂试图调整对华政策,以期通过推动中日关系取得实际利益。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灵活性。
对于中方提出的历史和主权问题,石破茂政府有必要作出实质性的回应,而不是仅限于口头上的承诺。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两国间的紧张,也能为日本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如果日本能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展现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那么未来的合作将可能带来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