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走入寻常百姓家 与时俱进“老树发新芽”

龙虎网讯 (记者 祁锋)作为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智慧的传承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南京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工美”)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文明实践活动,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优秀的传统技艺传开来、活过来、兴起来。不久前,“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文明实践项目”荣获2024玄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优秀项目称号。

传承:走出“深闺” 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初中部分师生与江苏省非遗仿古牙雕来了一场亲密邂逅。在南京工美的组织下,省非遗传承人倪小庆大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仿古牙雕,还带领大家体验了叶子挂坠的雕刻。看似简单的数条叶脉,大家亲身体验之后感受到:要练就如此稳当精准的技艺,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练习,以及对非遗的热爱。

像这样的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南京工美平均每年要开展近百场。记者了解到,作为国企老字号的南京工美现为南京剪纸、金陵竹刻、南京仿古牙雕、南京仿古木雕、南京瓷刻、南京泥人等六个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责任单位,其中南京剪纸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如何让非遗技艺传承走出“深闺”,走入寻常百姓家,南京工美一直在探索。

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传承的排头兵。2017年开始,通过展示、讲座、体验等形式,南京工美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中小学、职校等地开展活动,让青少年在快乐学习中体验非遗魅力。“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回去后还和全校师生分享了当天体验和心得。”项目负责人杨菲菲欣慰地表示,孩子们的分享也进一步提升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广度,从体验到传播,非遗的种子已悄然埋下。据了解,项目自开展以来,南京工美平均每年开展约90场非遗进校园课程,累计授课人数8000人左右。

图片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社区体验亦精彩纷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今年上半年,南京工美邀请南京瓷刻代表性传承人黄羚老师走进台城花园社区,“作为省非遗项目,南京瓷刻既有绘画的意境,又有刻瓷的特色,是绘画与雕刻的综合艺术。”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期两个月的课程深受居民喜爱,也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非遗氛围。目前,非遗进社区活动每年开展10场左右,累计授课人数2000人左右,非遗文化得以在民间扎根、生长和繁荣。

创新:与时俱进 非遗传承“老树发新芽”

今年10月,南京科利华小学校园运动会上来了一群特殊的“助力嘉宾”——以运动为主题的“南京泥人”,有奔跑的运动员、有打乒乓球的小选手……每一个泥人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运动的魅力。这是“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文明实践项目”的一次创新尝试。“今年我们在科利华小学开设了‘南京泥人’的社团,和其他社团‘同台竞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加“南京泥人”社团的同学还不少,这也使得非遗进校园活动能够“扎根”到校园文化中去,在南京泥人代表性传承人何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慢慢了解了“南京泥人”的制作手法,并把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也融入其中,如运动会系列的泥人。随着社团的活动的持续开展,非遗也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迎来的创新与传承。

图片

非遗不是老而遗、旧而遗,让非遗“老树发新芽”,要找准非遗和时代需求的结合点,与时俱进。随着“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文明实践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走进青年人群中,传承及时的同时也激发非遗项目的创新活力。不久前,为期一个月的2024年“宁青Yeah校·玄武文院·非遗学堂”圆满落下帷幕,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钧老师向青年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南京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方寸之间、变幻无穷,5场培训课程结束后张钧感慨,“传统的技艺要传承下去,更多需要年轻人参与进来进行活态化的传承。”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