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在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由杭州市余杭区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位于良渚文化核心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并举办首展“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大展”。
11月28日,这座典藏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我们可通过公众号预约入馆参观。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记者 姚颖康 摄
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下称“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历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走进“大系”典藏馆,由226册“大系”出版物组成的“书林”高耸向天,这是“大系”书籍第一次全部展出;“书林”的一端连接着“大系”的过去:在“镜厅”中,第一次展出“大系”手稿,上面满是编辑们的批注,让我们看到这项重大文化工程的诞生过程;“书林”的另一端连接着“大系”的未来:“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已出版五卷供观众翻阅,讲述衣被天下的丝绸故事,成为“大系”的延伸之作……和有风君一起走进这里看看吧。
“镜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提供
一
在“大系”巡展中,“镜厅”的设计出现了很多次,由镜子包裹的空间,装满了“大系”手稿。镜中世界无限延伸,似乎也象征了中国古代绘画世界拥有无穷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探寻。
不远处《千里江山图》的灯箱,呈现了完全展开、放大数倍的画作。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清晰的图景吸引了许多外国观众的注意,他们纷纷在这里打卡拍照。
“书林”与《千里江山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提供
策展人王小松告诉有风君:“这里最初是一座粮仓,经过策展团队的彻底改造,反复打磨十几稿展陈大纲,并且为展厅装饰了大面积来自唐代绘画中的鲜艳色彩,形成了现在的艺术空间。”
展览以“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宋韵千载 文脉留芳”“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呈现,展出1685件宋代(含五代、辽、金)及敦煌藏经洞、黑水城出土同时期绘画高清打样稿档案,全面展现宋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宋代绘画的首次重大汇聚。“一次能集中看到这么多宋画,在任何展览中都是十分少见的。”王小松说。同时,这里还展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美美与共:集”展览中的文献批注档案,向观众展示西方世界是如何对中国绘画进行传播研究的。
典藏馆一层,眼前的《溪山行旅图》描绘着典型的北国景色,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图上重山迭峰,雄深苍莽。
典藏馆一层,《溪山行旅图》所在展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提供
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看来,这是展厅中“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画面主体是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相较于周围的其他山水画作,它十分简单,却能创造出雄壮的气势。”缪哲说,站在这幅画前,能自然而然地想到美学家温克尔曼说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范宽用前景、中景、远景三段层层递进的音乐式节奏,人物、楼宇和瀑布等比例对比关系,创造了一座耸峙的庞大山体,令人感受山岭之中的生命活力,成为后世掌握北宋山水面貌的典范之据。
典藏馆一层,布满宋徽宗画作的展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提供
环顾四周,宋画呈现出宋人简单、含蓄、谦卑、轻柔之美。《斗浆图》描绘了反映茶文化的南宋风俗“点茶”;《金明池争标图》中的泛龙舟、观水戏与《东京梦华录》中描述的别无二致;分散各地的《睢阳五老图》再聚首,展现栩栩如生的宋代文人气质……
杭州是南宋故都临安所在地。“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宋画则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由于文化发达、体制保障完备,宋画的艺术世界,呈现出雅正而多元的繁荣景象,其丰富的意涵与精美的视觉表达,展示了有宋一代的国运民生、精神气象和纷繁复杂的文明演进实相,在中国文化史上映照千古,熠熠生辉。
在杭州看“宋画大展”,可谓占尽了“地利”。
二
来到典藏馆二层,这里展示了敦煌藏经洞、黑水城出土同时期绘画高清打样稿档案。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敦煌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黑水城,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这两地出土的千余件绘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人物与日常生活等场景,展现了古人的信仰世界、礼仪风俗、审美理念和人文情怀,是研究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珍贵图像文献。
典藏馆二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提供
通过这些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绘画,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在第二层,还有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八大石窟中的中国四大石窟,以及四川安岳石窟、杭州灵隐飞来峰石窟群等代表性龛像和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塑像、壁画进行等比例复制,让这些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遗产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海内外珍稀佛教绘画汇聚一堂,再现“佛教中国化”的宏大历史进程。
“这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古阳洞高树龛。主尊佛首曾被盗流失海外,后经多方努力终于回归,通过3D打印技术还原,我们才能看到它的完整面貌。”“大系”讲解员韩欣阅说。
典藏馆二层展厅,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在画面右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提供
眼前这尊3D打印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完工于北魏景明三年,文物真迹的主尊佛头像已经残损。
这一龛主尊的释迦牟尼佛头像在1907年至1920年期间被盗,首先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20世纪70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收藏,1991年春由陈哲敬购得。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
高树龛佛头像回归至今已14年,2019年年初,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及3D打印实现了回归佛首与造像残存的“身首合一”。这也是应用三维数字技术,龙门石窟实现的第一例流失海外回归文物与劫余洞窟遗迹之间的虚拟复位研究展示。
沉浸式体验空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提供
从二楼拾级而下,来到展览的尾声。这里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引领观众感受古画从“静”到“动”、从“历史”到“现实”的艺术生命力;运用VR技术带领观众穿梭历史时空,体悟文物保护的艰辛与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有风君走进沉浸式体验空间,一条鱼儿从墙壁破土而出,青绿山水、纵横笔墨,各色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元素“活”了起来,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带我们步入画境,感受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古画之美。
沉浸式体验空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提供
流散世界各地的宋画齐聚故土,破碎的石窟艺术再现原貌,“大系”典藏馆具有非凡的意义。“大系”作为中华文明自先秦汉唐以来最为详备、极其珍罕的绘画图像文献集成,与良渚文明考古遗存、传世典籍文字文献优势互补,交相辉映,以图像与技术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奏响一曲名为“中国”的悠长之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