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2月2日在扬州古城丁家湾采访看到,经过施工人员连续工作,丁家湾88号大院主体建筑修缮完成,该市又一处盐商大宅青春再现,重放光彩。据悉,老扬州对丁家湾88号大院耳熟能详,其房主曾以清光绪帝宠爱的珍妃这一关系发家,这里还走出过“伉俪院士”,名噪一时。
“揭瓦不落架”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风貌
丁家湾是一条特色老街,呈“丁”字形。从最东侧的丁家湾门楼向西走不多远,便可见丁家湾88号大院门牌。记者现场看到,丁家湾街巷虽然狭窄,但两侧清水砖墙耸立,青砖黛瓦的老建筑错落有致。据悉,丁家湾沿街分布着不少盐商大宅和名人故居,颇能体现扬州古城的风韵。
记者注意到,经过修缮,丁家湾88号大院主体建筑已经呈现。走进大院,建筑主体为前后四进,青砖小瓦,马头墙高立。现场施工人员介绍,目前整个大院主体建筑已经全部修缮完成,正在进行地面修缮和内部装修完善。据称,丁家湾88号大院大修采用“揭瓦不落架”的方式进行,力求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风貌。“揭瓦不落架”就是在不动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将屋顶、屋檐掀开,视房屋损坏情况进行零件维修及更换,按照原有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进行修缮,保持其原先历史、人文状态。
修缮完成
第一代以卖饼为生,第三代发展成盐商巨擘
扬州地方文史专家告诉记者,丁家湾位于扬州古运河畔,是清代盐商聚居地。这次修缮的88号大院,是许氏盐商住宅的一部分。丁家湾59号、88号至92号、102号均是清末盐商许蓉楫宅第。作为著名的“谦益永”盐号老板的许家,发家之路具有传奇色彩,其从卖饼起家创业,最后通过与清廷珍妃的关系,发展成盐商巨擘。
文史专家介绍,许氏盐商祖籍徽州歙县,清初移民至扬州。第一代许仁寿来扬州时几乎身无分文,以卖徽饼为生。稍有积蓄后做起盐业生意,旗号“谦益永”。许家真正兴旺起来,是在来扬州后的第三代。据称,当时许家利用清廷珍妃的关系,得到在兴化、泰州、东台三地经营盐业的专利,因而迅速发家。当年许家的正室住在居中的90号,一东一西的88号、102号住着两房侧室。
修旧如旧
热心公益坚持大义,两代人都有好口碑
记者采访了解到,原先居住在老宅的居民茶余饭后,常会说起许家一段段往事。许氏盐商经营盐业的资历并不太长,属于晚清盐商中的“后起之秀”。
许氏盐商中的许蓉楫,字云甫,为许家第五代传人,生于同治四年(1865年)。许蓉楫善经营,才智与胆略过人。民国初年,军阀孙传芳、何应钦在扬州争战之际,城旗变幻,货币频换,许蓉楫为稳定市情,与大武城巷内贾氏“同福祥”盐号联手,向社会发行盐票以代钱币。更可贵的是,许氏乐于公益事业,开粥厂、捐桥梁、设半济堂施药、办小人堂育婴,散尽千金,赢得良好社会口碑。
许蓉楫于1932年去世后不久,许少甫子承父业,当时国难当头,盐业经济一落千丈,许家随之逐渐衰败。日本人的铁蹄踏进扬州,“谦益永”盐号被封,许少甫一家老小逃难上海。在上海漂泊的日子里,有亲日分子在扬州古城办起所谓“裕华”盐号,欲借许家名望打开局面,多次派员赴沪邀许少甫出山,许以重金。但许少甫坚持民族大义,不为所动。他说:“如果将气节都出卖了,卖出的盐也不会咸的!”
记者采访获悉,扬州盐商多有“尊文重教”传统,许氏后裔中亦有众多学界精英。毕业于扬州中学的许国志,是我国运筹学的开创者;夫人蒋丽金,在生物化学领域成就卓越,夫妇二人均当选两院院士,“伉俪院士”成为我国科学界的佳话。当年许宅外墙上还悬挂着几则许氏家训:“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乐善公益,熟本尚义”“行者以商,处者以学”,虽非豪言,却句句至真至善。通讯员 扬宣 张孔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