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一地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过90%

三湘都市报12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叶竹)过去,农村田间地头收割之后残留的秸秆,村民可能随地焚烧处理。如今,很多村民都知道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用火审批报备、低茬收割还田、变废为宝逐渐成为大家的新选择。12月2日,记者获悉,郴州市既灵活焚烧管控政策,又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市场化,其中临武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过90%。

灵活秸秆焚烧管控政策

“用火审批后,等到条件合适,乡镇就会通知我们组织焚烧。”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水头村村民陈水林介绍,随着野外用火管理规定等政策进村入户的普及和宣传,村民们慢慢知晓并理解。在忙碌的秋收接近尾声时,他在处理自家稻田里堆积的秸秆时,会先到村委会进行报备,填写《苏仙区野外用火申请表》。

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按照“禁烧为常态、有序焚烧要到位”的原则,坚持疏堵结合,实践探索平衡群众生产性野外用火需求和持续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矛盾,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会根据空气质量情况和大气扩散条件等因素,对限烧区域进行有序管控,提前告知可焚烧的区域和时间段,同时还会安排技术人员到主要的焚烧点进行现场监督,并实时监测周边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评估对城区的影响。

“废草”变为牛羊“美食”

在临武县舜丰生态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拉着推车将青贮饲料包运送到各个牛棚,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享用“美食”。在仓库里,一袋袋码放整齐的玉米、水稻青贮饲料还散发着阵阵“青”香。临武县舜丰生态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守飞介绍:“合作社目前存栏的牛达到280多头、羊有240多只,每天消耗的饲料超过4吨。自从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后,我们比往年节约了将近一半的饲料成本。”

黄守飞共种植了200多亩甜玉米,可以收获近1000吨的秸秆,同时他还积极收购楚江、万水周边种植户600余亩的玉米、水稻秸秆,可以储备1000多吨青贮饲料,确保了牛羊全年口粮无忧。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为种植户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也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实现了“一根秸秆两头甜”的美好愿景,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真正将“废草”转化为“财宝”。

近年来,临武县积极打造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的“一主三辅”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过90%。下一步,临武县农业农村局将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投入,推广粉碎还田机械、氨化青贮技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长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