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雨露润东城,包公故里满目新

自2021年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肥东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补短板、固优势、优机制,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实举措高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城市“颜值”“气质”、居民生活品质、市民文明素养等全面提升。

精雕细琢,扮靓城市“颜值”

暮秋初冬,漫步在肥东的大街小巷,抬头可见澄澈蓝天,极目远眺是斑斓秋色,近观则是繁忙有序的街景,脚下是一尘不染的路面……这座位于合肥东部的美丽小城,愈发令人感到环境宜人、清新舒适。

每天吃完早饭,年过八旬的肥东县店埠镇花园社区居民卢立贤都会提着心爱的收音机,来到距离小区仅一百多米的小公园里悠然散步。

像这样利用街角空地见缝插针建设而成的口袋公园,肥东县共有11个,在方寸之间尽显城市之美,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小幸福”。该项举措还入选了2021年度合肥市文明城市创建十大创新案例。

点面结合,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曾经,店埠镇和平花园小区环境脏乱差,楼道杂物堆积、墙上乱贴乱画,小区居民闹心不已。自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后,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小区环境和贴心美观的休闲娱乐设施让群众生活乐淘淘。截至目前,肥东县升级改造老旧小区155个,惠及群众9012户、28370人,总建筑面积达76.2万平方米。

道路交通建设是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硬实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肥东县建治并举,打通“断头路”、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扮靓“主干道”,包公大道高架、桥头集路高架、地铁2号线东延线、长古旅游公路等相继通车,连接合肥主城区半小时通勤圈正式形成;充分保障道路交通弱势参与者权益的彩色斑马线、非机动车过街通道以及大货车右转预警区等路面设施全面普及;拆除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马路“小舌头”380余处,新建方便非机动车上下的人行道降坡点140余处,实施道路适老化无障碍改造780余处,极大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高铁穿城、高速绕城、高架环城、地铁进城”的现代化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市民的就业圈、生活圈、朋友圈得到不断拓展。

内外兼修,涵养城市气质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既要实施越变越美的“靓化工程”,更要打造越来越有“味”的“气质工程”。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肥东县坚持内外兼修、城乡一体、共建共享,注重用无形的内涵和气质充实“里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行进肥东,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从城市到乡村,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大操大办成为群众的共识,塑造着城市的“精气神”,彰显着市民的文明素养。

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推出“包公家宴”移风易俗品牌,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约定红白喜事一切从简,为文明塑形,给群众减负。

为扩大“包公家宴”品牌影响力,丰富其内涵,肥东县在1.0版餐饮的基础上,推出2.0版的集体升学礼,将文明的触角精准延伸。

在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肥东县还注重搭载共建载体,开展单位包小区、包路口,干部包户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在主城区设立21个“联点共建示范路口”、296个“联点共建小区”、123189户“联点共建户”,由80多家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数千名党员干部化身志愿者、劝导员、宣传员和调查员包联共建,宣传文明理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收集、解决群众诉求,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潮。

培根铸魂,擦亮文明底色

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是深植于城市文化与市民心中的价值观,需要城与人的“双向奔赴”——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品质化的文化阵地,让他们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文化浸润和精神滋养。

“老师妈妈”陈万霞、“爱心瓜哥”元运竹、“抗疫英雄”张成元、“桥头守护神”姚延顺……在肥东,一位位好人模范的动人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少年谭海美,在肥东县成立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小队”,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农技站长刘霞带病坚守基层一线30多年矢志助农增收;古稀老人商宗年信守承诺一家四代人接力守护烈士墓80多年……这些榜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影响深远。

截至目前,肥东共有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人入选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5人获选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当选“中国好人”,29人当选“安徽好人”,101人当选“合肥好人”,300多人当选县级道德模范及好人,构筑起肥东的“道德海拔”。

常态长效,绘就文明画卷

开门得有把手,创建要有抓手。肥东县精心绘制城市建设“施工图”,以实施“1551”城市“建设篇”为抓手,累计投入40亿元,推进11大类、400余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引领城市形象新蝶变,提升城市管理新境界。

行走在肥东街头,电动自行车车主自觉佩戴头盔、机动车自觉礼让“斑马线”、流动摊贩规范摆摊、车辆有序停放、遛狗自觉拴绳……已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这些文明行为的背后,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也是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如今,在文明力量的滋养下,肥东正“向善而行”“向美而生”“向高而攀”,奏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最强音。(彭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