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融媒体中心
被业界视为“宝能系”的前海财险,内外部正遭受两面夹击。自时任董事长黄炜“落马”后,人事层面的议论从未中断。目前,前海财险已完成第三届董事会换届工作。
董事会“大洗牌”
11月26日,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财险”)发布一则公告,称公司完成了第三届董事会换届工作。第三届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分别为霍建梅女士、郭阻尼女士、吴文芳女士、陈远志先生和黄轶先生。其中吴文芳女士、陈远志先生和黄轶先生为独立董事。上述人员均已获得监管任职核准。
图源:前海财险官网
与上一届董事会相比,五位成员就有三位被替换,霍建梅、陈远志和黄轶的新晋加盟,无疑是对前海财险进行了一次“大洗牌”。
不仅如此,监事会也早在今年9月换届。彼时,公告显示,第三届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任期三年。其中,股东监事1名,为宋粤霞;外部监事2名,为郑钟强、郭汉标;职工监事2名,为曾振鹏、薛智奎。
事实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工作迟到了两年半。早在2022年5月,前海财险曾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工作适当延期,公司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任期也将相应顺延。
掌门之位悬而未决
对于霍建梅的名字,多数早有耳闻。此前,坊间曾流传“前平安产险副总经理将被任命为前海财险董事长”的消息,对此,前海财险迅速作出了否认。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的那次否认似乎显得有些站不住脚。尽管霍建梅没有直接坐上董事长的位置,但她作为新董事会成员的加入,无疑显示了其在公司未来的布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霍建梅是什么来历?前平安产险副总经理的身份是否属实?她的出现是否在为“坐稳董事长之位”铺路?
公开资料显示,霍建梅出生于1961年3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曾就职于中国平安,并担任集团、专业公司部门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然而,具体履历细节并未详细披露,让不少人对此前流传的平安产险副总经理的身份产生了质疑。
作为行业巨头平安产险的副总经理,理应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霍建梅的名字在业界却鲜有人知。多位平安产险内部人士在接受询问时,均表示从未听说过霍建梅。此外,查阅了近几年平安产险的公开财务报告和偿付能力报告,也未发现任何关于霍建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记录。
通过“企查查”检索,霍建梅还担任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景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而这两家公司均为平安系旗下子公司。因此,不论她的身份是否真实,可以确定的是,霍建梅与平安有着密切联系。此外,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霍建梅加入前海财险并非出于高层授意,而是公司通过市场化选聘的结果。
近年来,自时任董事长黄炜“落马”后,公司“一二把手”之位长期处于空缺状态。
黄炜“落马”的故事要追溯至2013年。彼时,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黄炜随即加入宝能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一职,专司集团投融资大权,并在宝能旗下的多个子公司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2017年2月的一纸禁令改变了宝能集团及其掌门人的命运,姚振华因监管问题被撤销了在前海人寿及前海财险的任职资格,并被禁止涉足保险业长达十年。面对这一变故,黄炜临危受命,接过了前海财险董事长的重任,并于同年11月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正式认可。
2019年9月,宝能集团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冀光恒短暂接过黄炜的衣钵,但仅半年后便转投陆金所麾下。2021年4月,黄炜再度出山,重掌前海财险帅印。同年7月,前海财险总经理张云飞提交辞呈,紧随其后的8月,黄炜又身兼两职,代行总经理之责。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8月,黄炜被曝出正接受深圳市相关部门的调查。同一天,宝能集团发表声明称,黄炜正因个人原因配合调查,且此次事件与宝能集团无直接关联。至今,中纪委并未发布其处置结果。
换言之,公司总经理之位空缺了近三年,董事长之位至今悬而未决。
不过,今年来,监管获批了李功霓担任总经理之位的任职资格。公开资料显示,他曾任职于人保财险,后长期服务于太平财险并在多个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之后又先后出任鼎和财险与国任财险副总经理与副总裁。
如今,“四大金刚”中的董事、监事、总经理已就位,董事长一职的落定或将揭晓。
综合成本率高企
前海财险成立于2016年5月,自成立以来一直饱受业绩压力。一方面,公司成立时间较晚,正值市场环境低迷,可谓生不逢时。另一方面,公司长期笼罩在大股东“宝能系”的阴影之下,难以摆脱其负面影响。
纵观2016年-2023年,公司八年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55亿元、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01亿元、-1.33亿元、-2.21亿元、-1.3亿元、-0.72亿元、-0.18亿元、0.23亿元以及-0.89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保险业务收入为11.8亿元,净利润为-0.37亿元。总的来看,公司已累计亏损6.7亿元。
一般而言,在财险行业里,净利的亏损与其综合成本率息息相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为123.09%,其中综合费用率为46.22%,综合赔付率为76.88%。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其净资产收益率为-10.67%,总资产收益率为-1.24%。这些关键数据清晰地表明,公司在承保理赔和运营费用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雪上加霜的是,前海财险偿付能力已长期告急。自2022年一季度起,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下调至C类,并连续9个季度维持在这一低水平。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01.56%,几乎触及监管红线。
眼下,前海财险整装待发,能否彻底摆脱“宝能系”的阴影,重整旗鼓,一切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