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俄罗斯“榛树”与中国东风-26 ,都是杀手锏,谁更胜一筹?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在陆基中程导弹领域拥有的独特优势,在当今全球军事博弈格局下,俄罗斯 “榛树”闪耀登场,又被认为是俄版“东风-26”。这就引出了又一个话题 :中俄两国的际基中程导弹相比有何异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两者虽具备 “核常兼备” 共性,却在诸多关键性能、作战运用场景等层面呈现出鲜明差异,彰显出两国基于不同战略考量与作战需求下的独特设计思路。

图片

一、弹头配置与打击精度:面杀伤与点穴打击之别

俄罗斯 “榛树” 新型陆基中程高超音速导弹,脱胎于 RS - 26 洲际导弹,此次实战释放了 6 个分导式弹头,乍看之下火力投送量可观,然而其命中误差较大,这般精度在使用常规高爆炸药时,毁伤效果大打折扣,更多是依托多弹头在末端突防、扩大杀伤范围,呈现 “面杀伤” 特性,侧重于打击敌方纵深面目标,比如大型军事基地、工业设施集群等固定目标。究其根源,“榛树” 疑似因由洲际导弹改造而来,通过增加弹头重量、调整射程以契合中程作战需求,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原始设计架构,并不具备末制导能力。

反观中国东风 - 26,虽也具备携带 3 个分导弹头能力,但多数情形下运用单弹头作战,借助惯性制导、卫星制导、双向数据链引导以及主动雷达末端制导等多元先进制导系统 “组合拳”,将命中误差缩至30 米以内。这般高精度赋予其 “点穴战” 实力,能在常规战争场景下精准打击如机场跑道关键节点、通信枢纽等固定目标,更令人瞩目的是可凭借高精度锁定海上慢速移动目标,能打航母这项能力仍然是东风-26独具的。

二、作战运用场景:核常侧重与常规主导之差

“榛树” 从现有实战运用及性能披露看,虽然会使用常规弹头,但是在核威慑背景下应用场景更为凸显,毕竟其较多的弹头在常规作战中效费比不高。可一旦搭载核弹头,凭借多弹头与高超音速突防优势,足以对敌方战略目标构成毁灭性威慑,成为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新贵,主要针对预设固定目标,实施战略、战术层面核打击报复,维护国家安全纵深。

图片

东风 - 26 则不然,尽管拥有核打击 “底牌”,但在作战运用规划里,更大程度投身常规战争舞台。在西太平洋战场,以 “关岛快递” 之名剑指美国第二岛链军事基地,凭借跨区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力,可在复杂地形、多样气候下灵活部署、快速发射,突破美军潜在拦截体系,精确摧毁关岛等地军事设施,瘫痪美军区域作战支撑点;同时对海上移动目标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反介入 / 区域拒止作战关键 “利器”。可以说,东风-26能遏制美军航母战斗群肆意妄为,常规作战效能贯穿从陆地到海洋、从固定到移动目标全谱系,这是俄罗斯“榛树”比不了的。

三、两者成熟度完全不同。“榛树” 大概率尚处试验与逐步改进阶段,源于 RS - 26 洲际导弹 “变身”,前期受《中导条约》等政治因素掣肘,研制历程波折,暂停又重启,当下实战测试更像 “小试牛刀”,旨在未来欧洲方向应对美国及北约军事压力。后续逐步从试验型号向成熟作战力量转化。

东风 - 26 已然是解放军火箭军列装 “常客”,装备规模巨大,适配多样作战需求,止已经融入体系作战流程。东风-26从诞生伊始便锚定西太平洋美军威胁,历经磨砺优化,与东风 - 21 等协同编织反介入 “火力网”。当然,中国现在又发展了东风-27,这个就更厉害了。

图片

四、两种导弹的战略驱动根源不同,俄罗斯注重地缘防御与中国注重区域拒止。俄罗斯重拾 “榛树” 类中程导弹研制,地缘政治因素主导明显,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前景是 “兵临城下”,对俄核心地带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俄需成本可控、威慑对等手段,洲际导弹 “降维” 成中程利器,以十几分钟摧毁欧洲国家能力,制衡北约东扩、美欧军事施压,保障本土与欧洲部分地缘安全,战略上是防御反击、重核威慑下的常规战力补充。

中国东风 - 26 发展受西太平洋地缘形势 “催化”,解放军已对第一岛链美军基地具压制力,但第二岛链美军关岛等据点 “跳脱在外”,为打破潜在军事干涉链条,东风 - 26 携常规打击优势 “横空出世”。实现区域拒止,将美军干涉力量 “拒之门外”,常规作战先行,核常互补支撑大国战略稳,定。

总之,俄罗斯 “榛树” 与中国东风 - 26 在设计侧重、作战运用、发展阶段与战略驱动上各有千秋,虽起点与部分性能类似,却依循两国独特国防路径前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