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洋芋西施”:洋芋炸出致富花

图片

制作炸洋芋。

在会泽,提起洋芋西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家的炸洋芋真好吃!”“又想念她家炸洋芋的味道啦!”“知道!东直街卖炸洋芋的大姐嘛!”但是,多数人并不知道“洋芋西施”的真名和她的创业故事。

从衣食无忧到一贫如洗

她本名叫张建兰,“洋芋西施”是顾客对她的称呼,也是她给自己的小店注册的商标。  1972年,张建兰出生在会泽县宝云街道华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7个兄弟姊妹,她排行老六,那个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加上兄弟姐妹多,吃不饱肚子是常事。更令人揪心的是,张建兰13岁还不会讲话,也查不出是什么原因。那时候家里人没什么文化,天天让她喝洗碗水,说到这,张建兰眼里闪烁着泪花。

神奇的是,当所有人都认为她此生不可能说话时,14岁生日那天,张建兰居然开口说话了!

后来,张建兰嫁到金钟街道乌龙村,和丈夫在会泽县城开了个五金小门市,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衣食无忧。

或许,张建兰的命运注定是坎坷的。1997年,请来看店的小工不慎失火,把租来的房子烧了个精光,张建兰承担了所有的赔偿责任后,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务。

从白手起家到稍有起色

张建兰回到乌龙村,思索着今后的路。

生活还得继续,要在老家靠种庄稼还那么多债是不可能的。思来想去,1999年,丈夫出去打工,27岁的张建兰拿着从亲戚家借来的85元,背上不到一岁的儿子,来到了会泽县城。

图片

刚出锅的炸洋芋。

她在县城的东直街租了一间小屋,从家里搬来了锅灶柴火和简单的佐料,开始卖起了炸洋芋。

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她的炸洋芋一卖就是二十多年。

刚开始的时候佐料简单,洋芋价格也便宜,一块钱能买一大袋。由于她的小店就在学校附近,价廉物美的炸洋芋很受学生欢迎,小店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张建兰每天凌晨3点起床,端出五六十公斤重的炉子,生火、刮洋芋、切洋芋、下油锅……夜里12点才收摊。但是不论有多累,白天面对顾客她都是满脸笑容,遇到来买炸洋芋的学生,她给他们的分量总是足足的。

凭着张建兰敦厚的为人和美味的炸洋芋,她的生意越来越好,炉子和锅也越换越大,张建兰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洋芋炸出致富花

张建兰的炸洋芋慢慢地在街上火了起来,她开的洋芋店名气也越来越大,附近的居民常来光顾,很多到会泽的外地人也慕名而来,她的炸洋芋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小吃。

图片

络绎不绝的食客。

在她的带动下,东直街开起了四家炸洋芋店,由于她的炸洋芋味道好,做人又热心,顾客都亲切地称她“洋芋西施”。

这个称呼给了她无限的动力和创意,于是她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洋芋西施”,一位热心的顾客还帮她注册了商标。

随着前来学艺的人越来越多,张建兰又多了一条致富的路:收加盟培训费。每人大概几千元,张建兰不但教他们技术,为他们提供自己制作的佐料,还许可他们挂上“洋芋西施分店”的店名。

“我的店开在麒麟区,生意挺稳定的,我们有20多家加盟店,我希望在‘洋芋西施’的带领下,把我们会泽的洋芋卖到全国各地。”麒麟区加盟店店长高敏说。

“我的店开在昭通市昭阳区,开了两个多月了,以前我就在‘洋芋西施’隔壁开奶茶店,看到她的生意特别好,就加盟了。”昭通加盟店店长孙金珍高兴地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感觉这个张总还是蛮好的,教的也仔细,希望我们的店开到普洱,生意会像总店那样红火火。”新学徒李红艳说。

如今,张建兰自己的小店每年能卖出100多吨洋芋,加盟店更是遍及昆明、临沧、版纳、普洱、曲靖、昭通等地。

“洋芋西施”美名扬

不知不觉间,张建兰卖炸洋芋已经有25年了,“2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先做人后赚钱,如果做人不好,钱就不会到你的口袋里。食材要最好的,顾客的身体比自己的重要,我吃得下去顾客才吃得下去。”张建兰说。无论做生意还是做人,她都秉承着诚信、善良、有担当的品质。

说起张建兰,认识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她的质朴善良也影响着下一代。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大儿子在县城开店做生意,小儿子一家协助自己打理“洋芋西施”店铺。看着机灵可爱的孙子,每天起早贪黑骑着电动车奔波在老家和小店之间,张建兰感到踏实而知足。

曲靖融媒特约记者代玉春  秦本林  杨凤兰  陈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