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记者 郭海瑾
编者按
2024年11月16日,京剧电影《安国夫人》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此前,该片还于11月8日获2024年第二十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戏曲片。《安国夫人》是由李瑞环同志执笔编剧的一部优秀新编历史剧,取材于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的故事。该片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担任出品人,国家一级导演高牧坤担任戏曲导演,青年导演刘学忠担任电影导演,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董圆圆和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青年文武老生演员田磊等领衔主演,经过近4年的精心策划和周密筹备得以开拍、呈现。
《安国夫人》连获国际国内多项殊荣,其魅力在哪里?如何用京剧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记者采访主创团队中的政协委员们,请他们讲述京剧电影《安国夫人》的创作与思考。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电影《安国夫人》化用京剧艺术经典剧目成功经验,精神指向深刻,文化内涵丰厚,以史为鉴,守正创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展现家国情怀,呼应时代精神,是戏曲电影的精品力作。”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评委会的评语这样写道。
《安国夫人》中梁红玉的扮演者董圆圆表示,《安国夫人》获得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创作与制作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京剧人的极大鼓舞。“京剧《安国夫人》是我个人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剧目,电影《安国夫人》也是我人生中第一部电影作品。作为一名演员,能够排演一部因人设戏、发挥个人优长的剧目,并拍摄这样一部京剧电影,是非常难得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她激动地说。
“《安国夫人》的获奖,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力体现,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还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互鉴。同时,也是对全体演职人员的一次精神提振,让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更有信心和动力,为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王勇对记者说。
得知获奖的消息时,《安国夫人》中丞相朱胜非的扮演者张建国正在准备中国京剧之星、京剧希望之星和京剧未来之星的选拔,内心无比欢喜。他说,这既是鼓励,又是信任,还是责任。“《安国夫人》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曲作品,才能使戏曲艺术得以承继,才能让古老的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狼烟四起,山河动荡,且看她战鼓擂响。旌旗猎猎,戎装加身,谁说她不如儿郎?”京剧电影《安国夫人》中,梁红玉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为守护家园,毅然踏上了战场……
王勇表示,爱国主义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贯穿始终的核心价值观。京剧以及戏曲自诞生以来,表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良品德,如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安国夫人》通过描述安国夫人梁红玉平定叛乱、带兵抗金的故事,表现梁红玉与朱胜非、韩世忠等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这是他们对祖国的忠、对人民的爱,这些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电影《安国夫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在董圆圆看来,梁红玉智勇双全、精忠爱国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拍摄这部京剧电影,不仅希望更多人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更是希望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时代传颂的主题意义。她表示,梁红玉虽为女子,却能在临危受命之时舍家为国,奋不顾身地平息叛乱、阻金兵于城墙之外,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受到广大百姓的尊崇。她所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昂扬斗志、不畏生死的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着中国女性智慧豁达、自强不息的风采。
作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梁红玉忠勇爱国的故事广为流传。从明朝开始,梁红玉的形象就出现在演义与话本中。“在京剧发展史上,梅、尚两派都曾以梁红玉为主角进行创作,比如梅兰芳先生的《抗金兵》、尚小云先生的《梁红玉》。”王勇介绍道,国家京剧院创排的京剧《安国夫人》,在原有《梁红玉》《抗金兵》等剧目的基础上,围绕梁红玉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设置更加多元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故事,注重突出女性形象的丰富与立体。
“电影中,忍辱负重、老成谋国的丞相朱胜非,英勇善战、忠诚正直的爱国将领韩世忠等人物形象也饱满有力,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得到充分彰显,触动人心。我想,这是这一题材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人自信的关键所在。”张建国如此解读道。
为京剧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
年轻观众会喜欢京剧电影吗?
广大戏迷能接受京剧和电影结合的形式吗?
……
在《安国夫人》创拍之初,董圆圆这样问自己。
那时,董圆圆刚录制完京剧《安国夫人》的“像音像”工程,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找到她,提出想将这出戏拍摄成京剧电影。“我第一次尝试电影,完全想象不到结果会是什么样的。”董圆圆说。
历经4年的精心策划和周密筹备,2023年6月,《安国夫人》全面开启拍摄工作。它不仅保留了京剧艺术本体,更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将全球领先的LED数字虚拟影棚技术应用于京剧电影摄制,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舞台艺术的“虚”与现代数字电影艺术的“实”相融合,赋予更加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
“新技术营造的虚实结合的场景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会辅助表演者于瞬间入戏,能够更真实地诠释人物,更自然地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使表演如虎添翼。”董圆圆回忆起拍摄过程颇为感慨,她说,“录制的过程也是我追求唱念表达、舞台调度愈加精致化的过程,这些都是电影拍摄对舞台表演的一种反哺。”
“《安国夫人》的大胆尝试和成功探索启示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使其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张建国表示。
“其实,作为一门古老古典的艺术,京剧一直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由梅兰芳先生主演……京剧始终以其丰沛的现代精神阔步媒介视域,突破舞台和技术的边界,不断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之作。”王勇认为,要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新技术,为京剧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科技为传统京剧赋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国家京剧院积极采用5G+4K+VR技术推动京剧作品向海内外演播,并且打造数智人,吸引年轻人身临其境感受京剧艺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文化自信使观众们更加喜爱和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相信,京剧的未来一定绚烂夺目。”王勇信心满满。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