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日本陆航“飞行战队”的编制

图片
陆军的“飞行战队是与海军的“某某航空队相对应的部队组织,本文将概述陆军飞行战队的诞生、发展与运用。
图片
作者:生田淳(原陆军大尉)
原作发表于丸杂志《战史之旅》系列第13期(1998年11月别册)
2024年11月29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kyCaptain




——正文开始——

陆军航空的特征


日本陆航,从1937年(昭和12年)大约1万余人的规模,到战争结束时的1945年(昭和20年)人数膨胀到70万人的规模。



这种迅速膨胀的原因,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和机关枪那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成为了主宰战场的王者。战场形态的变化和空中战力的大型化,顺势给航空部队的编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从1937年(昭和13年)夏季起(作者意指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为了适应战场指挥,日本陆航发生的部队编制变革),陆军航空部队几乎全部成为临时编成的部队,也就是说,陆军航空兵已经没有平时编制的部队了。



当部队接到动员命令时,按照原来的编制(侦察队等独立飞行队本部、独立飞行中队),也就是说,这是有事时即响应的编制。这一点与通过动员才采取的战时编制的地面部队不同。顺便说一下,动员部队恢复到平时体制称为【复员】,而临时编制的部队则使用【复归】一词。



其次,随着战技、战法或技术的进步,需要大量的后方支援部队。例如,飞机场设定、修理补给、气象和航测、雷达相关部队等成为航空部队后,陆航部队人员的激增就是这方面的人员最多。



然而,由于航空编制的庞大化,陆航需要大量的高级军官,而将地面部队的高级军官调来充任。但是,这些人很难理解这种高级、特殊的技术。



陆军航空的不幸战绩起因甚多,以上阐述了航空部队编制的三个要素。下面,我将以飞行战队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希望大家理解这种情况。




飞行战队的母体


1933年(昭和8年),陆航设8个飞行连队(連隊):

  • 第1连队,战斗,岐阜

  • 第2连队,侦察,岐阜

  • 第3连队,侦察,八日市

  • 第4连队,战斗/侦察,大刀洗

  • 第5连队,战斗/侦察,立川

  • 第6连队,战斗/轻爆,平壤(朝鲜)

  • 第7连队,重爆/轻爆,滨松

  • 第8连队,战斗/轻爆,屏东(台湾)


以上这些,是陆军传统的航空部队,老航空人最难忘的回忆就是,在战歌接力赛上传唱部队战歌。当时,这些航空部队没有上级指挥单位,这些部队直属上级是陆军当地的师团。



此外,在伪满洲地区,日本关东军下属设有:

  • 关东军飞行队本部,沈阳(新京)

  • 第10飞行连队,侦察,齐齐哈尔

  • 第11飞行连队,战斗,哈尔滨

  • 第12飞行连队,爆击,沈阳(新京)



陆军重视对苏联航空部队的军事准备,从此可以看到当时诞生飞行战队的胎动。最开始,是从飞行中队的地勤维修人员中,除去在机场工作的人,将其余的人员调往飞行连队的材料厂,在材料厂设立维修队,这么做的目的是提高飞行中队的战斗力和机动力。后来,这个飞行中队的相关人员被编入飞行战队,整备队相关人员被编入飞行场大队。



1935年(昭和10年),陆航实施了大改编,首先是新设立5个飞行队:

  • 第9飞行连队,战斗/轻爆,会宁

  • 第13飞行连队,战斗,加古川

  • 第14飞行连队,重爆,嘉义(台湾)

  • 第15飞行连队,侦察,沈阳(新京)

  • 第16飞行连队,战斗/轻爆,牡丹江



然后,为了统一发挥各不同机种的战斗力,陆航为飞行连队新设立了上级指挥单位,称为飞行团,飞行团团长由少将担任。日本本土设立了第一飞行团,在朝鲜设立第二飞行团,在台湾设立第三飞行团,在伪满洲设立关东军飞行团。



这是一次值得纪念的变革,1933年在飞行连队内部采用的空地分离的方法,以及1935年设立的高级指挥机构,成为日本陆航全面引入空地分离制度的基础。



1935年这16个飞行连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设立一百几十个飞行战队的母体。



飞行战队的诞生


1936年(昭和11年)8月1日,在东京编成了航空兵团司令部,由日本首位飞行员德川好敏中将任航空兵团司令官。由航空兵团统一指挥所有内地的航空部队。在伪满洲,小笠原数夫少将任飞行集团指挥官,统一指挥关东军下属的5个飞行连队。至此,陆军航空在制度上也进入了统一的时代。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大空军的时代。



1937年(昭和12年)5月,陆军完成了航空兵力充实计划,这是一份从1937年到1942年(昭和17年)为期6年的计划,计划将陆航的兵力扩充三倍,由目前的53个飞行中队扩充至142个飞行中队。



日本陆军基于1942年左右世界将会发生大动乱的预测,意图在1942年以前,将陆航由原本辅助陆军作战的位置,蜕变为负责争夺制空权的战斗组织。同年制定了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九七式战斗机、九七式重爆击机等,其性能不逊于当时的外国飞机的性能,虽然对轰炸机的生产存在担忧,但仍被认为是可以完成的方案。



航空兵力充实计划的重点是增加航空兵力和采用空地分离制。在伪满洲与苏联具有兵力优势的远东空军作战时,陆航需要在伪满洲境内自由机动,集中运用兵力。以这种轻快地运用空中武力为目的,飞行战队诞生了。



将传统的飞行连队拆分,分为三个部分,飞行战队,机场大队以及航空分厂。



飞行战队作为机动力丰富的直接空中武力,成为航空战斗组织的核心,属于地面勤务部队系列的机场大队以及航空分厂固定配备在机场。



其中,航空分厂负责飞机的后方维修、补给等,与中央补给机关保持联系。



也就是说,地勤部队是旅馆,飞行部队把旅馆当做夜宿地,自由地飞行。



飞行战队编成如下:

图片

SkyCaptain飞荇猪制图,2024年11月29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kyCaptain


飞行战队战队长一名,由大佐或者中佐担任。

——飞行战队本部,将校10名。

——第1中队

——第2中队

——第3中队



以战斗机飞行战队为例,战斗机飞行战队人员总数为228名。各飞行中队设中队长1名,中队长以下官兵共69名。其中将校6名,准士官/下士官27名,士兵36名。



战斗机飞行战队编制数总计42机(3+36+3),战队本部3机,各中队编制12机,预备机3机。



不同兵科的飞行战队,在编制表上的人数略有不同,见下表:

图片

SkyCaptain飞荇猪制表,2024年11月29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kyCaptain


机场大队编成如下:

图片

SkyCaptain飞荇猪制图,2024年11月29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kyCaptain


机场大队设大队长一名,通常由中佐担任,人员总数为656名。

——大队本部,将校以下41名。

——第1整备中队,中队长以下190名。

——第2整备中队,中队长以下190名。

——警备中队。中队长以下234名。



第1整备中队主要协助本战队的战机整备和修理等任务。第2整备中队主要负责协助除本战队机种之外其他机种的整备和修理任务。机场大队警备中队包括3个警备小队和1个高射机关炮小队和1个高射机关枪小队。



飞行战队的编制就是这样形成的,虽然随着战况的变化多少会有些变化,但大致以此为基准来考虑是不会错的。这个变化将在后面叙述。



更重要的问题是飞行战队是如何运用的,接下来我想一瞥上级指挥机关的机能。



上级指挥机关


上级指挥机关根据1937年的航空兵力充实计划,飞行战队之上设立飞行团,这是航空的战术单位。飞行团一般下辖2~4个飞行战队,下辖部队仅由战斗机飞行战队编成的飞行团,也被称为战斗飞行团。而对应被称为重爆或轻爆飞行团的,则由下辖部队中重爆较多或是轻爆较多来决定。



另外,飞行团司令部下设有航空地区司令部,拥有与飞行战队几乎相同数量的机场大队(或机场中队),为飞行部队提供支援行动。也就是说,连接飞行部队与地面勤务部队的运用要点就是飞行团。不过,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就连飞行团也被广泛地机动运用,无法运用地面勤务部队。因此,太平洋战争时期,飞行团的下属部队变为只有飞行战队了。



在飞行团之上,可以指挥数个飞行团的,是下辖指挥通讯机关、航空情报机关,可以指挥一个方面的航空作战的单位,这就是【飞行集团】。1942年(昭和17年)4月以后升格并改称【飞行师团】。



之后,参与了菲律宾战役,也在日本本土作战的【战斗飞行集团】与之前的飞行集团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指挥机构。而是比过去的战斗机飞行团的兵力更雄厚,威力更强大的高一级战斗机部队指挥机构。



飞行战队的变迁


最后,让我们看一看在战火洗礼中,飞行战队的编制不断在发生变化。


(1)诺门罕战役

图片

在诺门罕战役中装备九七式战斗机的第1飞行战队


诺门罕空战,以我方的胜利很快结束了。但是,这场战争中航空力量迅速且大量地消耗,令陆军中央部感到不寒而栗。此外,知道了战队的地勤整备人员太少,就连保持每日的可用战机数量都十分困难。于是,诺门罕战役之后,调整了飞行战队的编制。



还是以战斗机飞行战队为例子,战队本部,调整为18名,战队下辖各中队,由原来的69名调整为79名,整个战队共有266名人员。人员增加了50名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地勤整备人员。

图片
SkyCaptain飞荇猪制图,2024年11月29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kyCaptain



轻爆飞行战队增加到464名,重爆飞行战队增加到485名。这两种编制人数几乎都翻了一倍。轻爆飞行战队的编制定数由27机增加至36机。重爆飞行战队的编制定数虽然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但是实际增加了1/3的备用机(重爆飞行战队的编制定数是27架,实际增加了9架作为备用机),备用机应当存放在航空分厂。



不过,实际上因为日本陆航的部队不断扩充,新飞机的生产进度跟不上新设立部队的速度,实际上部队并没有储备这样的备用机。



(2)中日战争


中日战争爆发之后,陆航广泛获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此期间,空地分离改编也顺利进行。



图片

日本陆航的Ki-21 九七重爆空袭重庆



为了空袭中国的首都重庆等地,装备九七重爆的第60飞行战队编制定数改变为,常用37机(本部1机,各中队12机),备用24机,总计61机,编制定员662名的大编制。第60飞行战队经过改编和高强度训练之后,对重庆、成都和兰州的轰炸取得了成果。



但是,从整体上看,在中日战争中,陆航是以协助地面作战为主体的作战,对陆军航空兵的正常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另外,第60飞行战队的庞大编制占用了太多资源,使得其他重爆飞行战队的改编停步不前(飞荇猪评:这真应了那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陆军在诺门罕战役中的困难和以地面作战为主体的中日战争,让日本陆军高层更关注于扩充陆军的军备水平,这也抑制了陆军航空兵的发展。



(3)太平洋战争


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陆军航空大获成功。航空力量的价值得到了初步认识,并采取了强化措施。



图片

一排Ki-61 飞燕正在生产线上组装



陆航相关人士,本打算倾国家全力推进强化决战武力的方案,却没有付诸实施。在开战后这个关键时期,没有采取彻底强化航空的措施,导致了后来发生的特攻队的悲剧。



陆航各年度增设的航空中队的数量见下表,这其中既有下辖两个中队的飞行战队,也有独立飞行中队。


图片

SkyCaptain飞荇猪制表,2024年11月29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kyCaptain



双发动机的战机中队,每个中队编制9机,但发动机的战机中队,每个中队编制12机,大致情况是这样没错。关于各战队的战斗情况,可以参考去看铃木正一先生的著作《苍穹万里》。



1943年(昭和18年)夏季,陆军才下定决心彻底扩充航空力量,为了增加战斗机中队,许多轰炸,侦察机的飞行员都转科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进行训练。1944年夏天,陆军的航空兵力达到了最高水平。



在作战基础设施不充分的新几内亚投入大量精锐的陆航飞行战队,在失去了大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之后,飞行部队的训练程度极速衰退,已经下降到不使用冲撞战术就无法对付敌人的程度。



到了1945年(昭和20年),陆航作战中队的数量减少的同时,另外组建了多达400队的特别攻击队,特攻队成为陆航打击力量的核心。在此期间,战队的编成也进行了若干修改。例如:在新几内亚战役期间,为了增加飞行战队的机动力,减少了整备班的人员,通过移动修理班来填补整备力量。



在菲律宾战役期间,因为中队长(一般军衔为大尉)数量不足而废除中队编制,飞行战队内仅分设飞行队和整备队。



因此,二战结束时,各地的飞行战队的编制是参差不齐的情况。同为战斗机飞行战队,日本本土用于防空的战队编制定员大多数是322名,用于野战的战队编制定员是208名左右。第111飞行战队比较特别,编制定员高达411名。



双发轻轰炸机的飞行战队,第16飞行战队编制定员是470名,一般装备屠龙的飞行战队,编制定员在300名左右。重型轰炸机飞行战队,编制定员一般是497名。



装备司令部侦察机的独立飞行中队,编制定员是147名,装备军侦察机的独立飞行中队,编制定员是117名。装备运输机的飞行战队,编制定员233名,装备空降兵运输机的飞行战队,编制定员是468名。



到这里,我概述了飞行战队编制的变化。但是,航空部队的军事力量还包括组建教育机关、支援飞行部队活动的地面勤务诸部队,这些部队的编成与运用也是航空部队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这些部队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航空部队的军事力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