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摸底考”交卷,上海筑牢三大球发展根基

图片

热血与梦想交织,一场青春盛会点亮振兴三大球的未来。上周落幕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集结了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96支队伍,决出足球、篮球、排球三个大项的六枚金牌。

这项全新创立的赛事,如同一场“摸底考”,对全国三大球项目后备人才展开一次真刀真枪的实力检验,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三大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和发展,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作为六个全项参赛的代表团之一,上海市代表团五项晋级四强,收获男足亚军和男篮、女排、女足三枚铜牌,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尽管遗憾与冠军奖杯擦肩,但多名颇具潜质的新星闪耀青春舞台,队伍整体实力位居前列,展现出在三大球项目上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青训根基。

图片

优质赛事平台,加速新星成长  
打好三大球“翻身仗”,强基固本是核心议题。三大球运动会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通过举办高质量赛事,厚植三大球人才沃土。
  
“三大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属于系统性工程,举办赛事无疑最具带动性。”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李辉表示,通过高级别、高质量比赛培养和发现人才是各方共识。而将赛事成绩挂钩全运会,可以有效调动各地体育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项目发展的长效机制。
  
“绝对是好事。各省市高度重视,比赛质量明显提高,队员们也有一股劲。就应该多办这样有质量的比赛,在全国再出些人才。”以81岁高龄率队出征的徐根宝,对于赛事价值给予充分肯定赛事价值,同时他也几度呼吁:“一定坚持办下去,不要办一办停下,那就可惜。”

图片

率队在铜牌战中成功“复仇”福建队后,上海女排主帅陈嘉豪同样感叹:“比赛意义重大。队员们展现出出忘我的状态,这在以前从未有过。”他坦言,从小组赛0比3到铜牌战3比0,正是队员们在这片舞台实现蜕变的缩影,“不光是球技的提升,更是心智的成长了。面对困难和起伏,她们依然全身心投入,锻炼价值非凡。”
  
搭建优质赛事平台,有助于新星加速成长。积极备战三大球运动会的同时,上海其实早已在本土赛事体系上做起文章。从市运会调整奖牌数量和设项,激励基层培养和输送人才;到创办三大球“明日之星”系列赛,邀请全球顶尖青训队伍来沪交流,均是以高水平赛事撬动项目长远发展的探索与和实践。

图片

多元模式协同,扩大人才基础

相比传统人才“大省”,上海三大球项目的基本选材面其实并无优势。如何扩大参与基础、拓展选材渠道,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蓄水池”?上海根据城市发展特点,构建起传统体校、普通学校、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协同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元、共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亮相三大球运动会的上海市代表团,正是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参赛阵容中,既有传统体校培养的运动员,也有来自校办二线运动队的优秀学生运动员,还有出自根宝足球基地以及海港、申花、久事男篮等职业俱乐部梯队的新星。
  

图片

“三种模式虽各有侧重,但绝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主任周战伟介绍说,“比如青少年运动员进入专业队伍前,在区少体校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依然是学生。而校园体育和社会办训机构,也可以发挥各自力量,与其他模式合作共建,相互补充助力。”
  
得益于“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上海在“青训+”理念的引领下,吸引最广泛的人口参与,选拔最优秀的后备人才。逐步完善的人才上升通道,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的后顾之忧。
  
“很多排球传统校都是名校,这次女排就有六人来自格致中学。”在三大球运动会现场,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排球运动中心主任陈皓峰提到,畅通的成长通道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和项目发展均有重要意义,“通过体教融合,在训练之余兼顾学习,加上完善的退役保障机制,家长可以放心送孩子来练排球。人口基础大了,有助于项目发展,项目发展好,能吸引更多人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图片

优秀教练“下沉”,塑型不走弯路
  
不同于场上运动员多为新鲜面孔,三大球运动会的教练席可谓星光熠熠。在上海各参赛队中,既有徐根宝、奚志康、马良行这样的名帅,也有李佳鲁、彭飞等退役后转型青训教练的新生代。
  
“青少年队伍,教练是重中之重。不光技术能力、战术素养,整体发展方向都需要教练塑形,对于运动员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陈皓峰看来,夯实三大球人才基础,基层教练队伍建设是关键。

图片

为此,上海各项目均设有中心教研组,不仅一二三线教练定期开展业务研讨,还组织多方专家指导交流。此外,一批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到区体校、排球传统学校任教,有效提升了基层教练团队的专业水平。“像詹国俊等国手到区体校带队后,取得了一定成效。”陈皓峰说。

率领上海男排出征三大球运动会的李佳鲁,已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感受到了陈皓峰所言的成效。“有几个队员就是以前的队友、师兄输送的,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教得比较规范。”率领上海男排出征三大球运动会的李佳鲁认为,“让优秀运动员做孩子们的领路人,对人才培养肯定会起到正面影响。”

图片

为推动优秀运动员下基层,上海体育局近年来通过各类培训课程、名家指导,帮助退役选手完成角色转换。带领男篮摘得铜牌的彭飞,正是“百人计划”培训班的受益者。“当教练比当队员难多了,系统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带队收获出色战绩之余,彭飞更希望在青训岗位上将职业赛场的经验传授给年轻队员,“简单而言,就是让他们在成长初期少走弯路。”

  作者:谷苗

文:本报记者/谷苗图:上海体育编辑:陈海翔责任编辑:沈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