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人也参与其中!

11月28日10时37分

在中国新疆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

随着最后宽50米

长100米的空白区

被栽上树苗

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


图片

卫星遥感影像显示,这是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千百年来,沙漠随风向变化不断侵蚀绿洲,沙尘暴和流动沙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出行和农业生产‌。


图片


1978年,中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新疆依托“三北”工程,在风沙危害区域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2761公里绿色屏障,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的区域。



和若铁路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长825.5公里,其中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的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


图片


2022年6月和若铁路建成,与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连通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如何固沙治沙、锁住沙漠成为影响铁路安全的头号难题。


如何“锁住”沙漠?


鏖战沙海,因地制宜是关键。


近年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科学做好和若铁路的防沙治沙工作。


图片


建设初期,铁路部门通过植物防沙与工程防沙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有效应对风沙侵蚀。


图片


在沙漠种树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被称为防沙“三件套”。


草方格,是中国人的治沙“魔方”,指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使其无力携走疏松的沙粒,这样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能够截留降水。


图片


在铁路两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再种上乔木、灌木组成的植被条带,防护宽度110米至400余米不等。


如今,梯次型防沙体系已经形成,外侧高大的乔木降低风速、拦截来沙,靠近铁路的灌木则固定流沙,风沙被层层拦截。


治沙,也致富


绿进沙退,绝非一日之功。


为了克服戈壁滩盐碱地种植树苗成活率低的困境,铁路绿化工队利用井房院内场地建立多个盆裁营养钵育苗基地,培育出苗木5万株,从幼苗前期培育、选取到移植和灌溉养护都制定了严格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苗木补栽成活率。


图片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全年维护防沙林235.07公里、3.433万亩,防沙设施450千米;补栽苗木28万株,补种沙拐枣种子18公斤。


图片


通过防沙林建设和管理,铁路沿线的风沙得到了有效控制,风沙危害明显减轻,有效保护了铁路的安全和畅通,极大程度改善了铁路两侧的生态环境。


图片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和若铁路的开通形成了物流新通道,沿途物资有了更多的出口,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沙漠旅游、沙漠种植、沙漠养殖不断拓展,新疆各地也加大了对沙产业的探索。


图片


塔里木河流域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胡杨林,新疆铁路部门在和若铁路开行了多趟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专列,让更多人来到新疆、了解新疆、爱上新疆。


图片

蟹农展示刚刚捕捞的螃蟹。


新疆于田县将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发展肉苁蓉相关产业;和田地区策勒县平原水库的养殖户养起了螃蟹,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图片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再到“人沙和谐”

铁路人不懈努力

将沙漠腹地变成片片绿荫

在铁路沿线筑造起“绿色长廊”

守护列车的安全运行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新疆记者站(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关拥军 熊泽亮 时聪颖 摆风亮 韩亮 王婷婷

视频:刘忠海 

编辑:曲泊宁

审校:李孝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