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产业观察|让银耳种得好也卖得好,福建古田这样“上新”

李唯一

“这么饱满、厚实的耳片还是第一次见,古田银耳前景光明。”11月25日,银耳新菌株HT108在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沂洋村银耳种植基地迎来第4批次现场测产,对着菇房内疏密有致的新品种袋栽银耳,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孙淑静不禁发出感慨。

从传统低效的种植技术,到袋栽培育、智能菇房,以及套袋、进料、扎口、打孔、贴胶布、溯源打码的自动化产线,如今的古田银耳以39.6万吨年产量占全国银耳总产量的90%以上。靠着这朵“致富银花”,古田人成功走出了一条县域产业的上“新”之路。以山为“家”、耕地稀缺的古田县,究竟有何“秘钥”?

图片

新品种袋栽银耳。人民网 李唯一摄

创新培育 让银耳种得好

银耳与古田的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传统的栽培方法是原木自然引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银耳产区被严格限制在只有天然种源的山区,这也是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银耳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潇介绍,“上世纪60年代,古田率先实现人工段木栽培银耳,单产水平却依然很低。”

那时的人工段木栽培,单产水平低到什么程度?

“每立方米木材只能产出不到半斤的银耳干品,生产周期却长达7个月,成本高,效益低。”张潇说。

图片

人工段木栽培模型。人民网 李唯一摄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银耳生产的状况仍然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然而,老百姓有“大智慧”,古田农民姚淑先反复摸索,终于在1977年成功试验银耳瓶栽技术,迎来银耳产业发展的第一次技术变革,并将单产大幅度提高,种植周期缩短至40天内。

“打”下了成本,古田银耳逐步实现量产。到了1979年,古田人戴维浩改变了银耳栽培容器,用单价0.04元的塑料袋取代了单价0.18元的罐头瓶。几年间,古田银耳产量从1976年的不足1吨到1982年的219吨,产值是1976年的57倍,拥有了低成本、高利润的市场优势,银耳从业人员随之攀升,迎来了“家家户户种银耳”的热潮。

种植规模的扩大,提升了古田银耳的供给能力,保障了银耳交易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古田银耳又“上新”——1983年,姚淑先、陈华贵等人将棉籽壳作为培养基料,在古田县莪洋镇成功试种袋栽银耳,栽培出单产更高、朵形更大、口感更软糯、品质更好的银耳。此外,棉籽壳代料栽培银耳技术每年还可节省2万立方米种耳杂木,有效解决了菇林矛盾。

靠着一股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劲儿,古田人经历了3次技术革新,把银耳种得越来越好,自主探索出改变世界食用菌种植的新模式,让古田县成为国内最大的银耳商品化生产基地,成功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不仅如此,古田县积极通过校地合作模式,精挑细选出具有抗逆性、适用不同栽培原料的专用品种,以及培育周期短、产耳集中、品质优的专用品种,如“福银雪耳”“绣银1号”等;还将银耳生产的各环节分工不断细化,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以集中打包、供种、烘干的方式实现分单元操作,方便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不同单元的品种和规模,降低生产风险。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已成为当下古田食用菌产业的新标签。

图片

古田县的光伏菇棚。古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古田县探索形成了县域工厂化银耳栽培模式,食用菌百亿产业园也已初具规模,朵朵菌花只要住进温湿度自动调节的“空调房”,就能在智能综合监控系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实现了“把银耳种得好”,古田人还要让更多人共享食用菌发展成果。

从古田县走出的菇农,把食用菌的先进技术、品种、理念等带到了全国各地,带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此外,古田县还邀请30多个国家的有关组织机构前来考察,并组织菌草栽培技术、菌草种植食用菌技术、古田食用菌种植模式等培训,累计培训学员700多人次。

直播助农 把银耳卖全球

“家人们,咱们古田有38个食用菌品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我手上的‘古田银耳’了。”

图片

古田银耳丰收。古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古田县食用菌电子商务创业园,镜头前的主播手捧当地特色的袋栽银耳,连声介绍着,不时发起线上互动。透过屏幕,朵朵菌花实现了与终端买家的“云对接”,古田人的幸福“溢出屏幕”,“古田银耳”的品牌也名扬四海。

近年来,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古田县作为重要的食用菌产地,也紧跟“电商浪潮”,打造“十方田”公共品牌,借力“互联网+”新零售模式,拓宽古田银耳等食用菌的销售渠道。

“成立6年来,我们整合全县资源,先后吸引74家企业、合作社的500多个优质产品入驻,其中电商企业达27家,全年网络销售额超过5亿元。”古田县十方田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金泉介绍,在引入直播平台的同时,该公司还建设食用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以严选供应链、品牌化运营,让现代科技为古田银耳等农产品销售赋能。

一条条视频、一个个镜头、一场场直播,帮助积极“拥抱”电商的古田人将银耳好货“卖全球”,逐渐实现“世界九成银耳来自古田”的规模。

图片

助农主播直播销售古田银耳。古田县十方田商贸有限公司供图

如今,古田县还与福州、厦门等地代理商签订了区域代理合同,实现产地与市场、生产者与渠道商之间的无缝对接,古田银耳更“不愁卖”了。

“我们还在持续探索,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助农行动,沿着‘线上线下并行,线上对接平台,线下连锁加盟’的发展模式,提升古田县食用菌产品的美誉度,推广古田县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胡金泉说。

航天育种 送银耳上太空

从县城到省城,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古田银耳产业的蓬勃发展,已不仅仅拘泥在“地球”,还要“一飞冲天”上太空。

2013年,古田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成立了福建省首个致力于食用菌研究的校地合作平台——福建农林大学(菌业)研究院,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融为一体,致力于菌种开发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

图片

古田银耳。古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11月25日,曾“乘坐”神舟十六号通过空间诱变获得的银耳新菌株HT108在古田县迎来第4批次现场测产。

遨游太空5个月后,这个由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选育、以古田银耳Tr21为出发菌株的新品种有了崭新的表现——“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分别提升50%以上,鲜重平均增产10%以上,表现出丰产性高、活性成分含量高的特点。”孙淑静介绍。

探索食用菌产业壮大并无止境,古田紧接着向浩瀚苍穹发起了银耳选育的新挑战。

孙淑静表示,现场测产后,研发团队将把测产数据和银耳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具体的研究结论。“我们的研发人员,为了一个数据,可以不舍昼夜,直至反复测算出最精确的结果。”

图片

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研发人员在工作中,左一为孙淑静。受访者供图

做大做强县域产业,让“古田银耳”成为“金字招牌”,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夜以继日的努力,接续传承的探索。

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以银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让古田县迸发生机与活力。在“新动能”的助力下,古田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银耳生产基地和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食用菌产业已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如今的古田,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银耳之都”,推动“世界银耳看古田”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向着成为全球银耳产业标杆的目标大步迈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降价太狠了!手机贴膜疯壳的价格太感人了
广告京东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