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在舞

图片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三令府里,陈林善紧紧地抱住傩面具,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图片

魑魅成灾,瘟疫肆虐,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这不是先祖描述的殷商时期的雷州大地吗?怎么会有如此的惨象?

突然间,大门徐徐开启,从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降下5路神仙,手持各种兵器,怒目圆睁,张牙舞爪。烟雾缭绕间,这些神仙摇着头,拧着身,又蹲又颤,走着碎步,踏踏跳跳,扮着鬼步神姿,他们在为人间驱鬼逐疫,避祸消灾。

好神奇啊,这些扮妖魔鬼怪的神,所到之处,从此以后,祥云袅袅,苍生有福,乡亲们丰衣足食。

“哦,那不是我吗?戴着傩面具之后,我竟成了雷神之首。我成了美好的使者。”

回到现实,雷州市松竹镇仙排村。傩在舞。

陈林善,一个90后的年轻人,终于成了传承人,成为湛江傩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图片

“我要在继承中寻找傩舞的突破口。”他说。

生活上的陈林善与戴上傩面具的阿善,过着不同的两种人生。一个为了生活而热情拼搏,一个为了“传统文化”而执着于舞蹈。

仙排村的这支傩舞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是雷州市最年轻的一支傩舞队。没有活动的时候,大家就在外面打工赚钱。有任务,召之即来,毫无怨言,不说原因,保证到位,义不容辞。即使影响到工资,甚至威胁到工作,他们也在所不惜,作为傩舞团队的带头人,阿善感到很欣慰。

图片

穿上各自扮演的“傩”,戴上自己的“面具”。只有此时,他们才觉得自己“非凡”。5个人,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代表着青赤白黑黄,代表着马郭方邓田五神将,代表着乡亲们心中的“五神仙”。

人们常说傩舞是“舞蹈的活化石”,这既是赞美之词,却又是一种“挖苦”——它过于简单。几个动作,一个表情,傩舞把它们重复再重复。没有奉献和吃苦精神,舞傩人是坚持不下去的。

图片

阿善当了传承人之后,总想让它有所改变,让傩舞不再是“活化石”,而是成为一种古朴优美的民间舞蹈。但传统不能违背。所以,他曾与一些专家——尤其是高校专门从事舞蹈研究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傩舞的特点进行改编,终于推出了以傩舞动作为基调和特色的民间舞蹈。

把傩舞当成一场又一场的梦,阿善想实现传统艺术的当代性表达,实现传统文化也能登大雅之堂的美好愿望。

他当下最喜欢的,就是做好“傩梦”。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来回奔跑。

图片

他不断挖掘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根源,比如仙排村“云津渡”之外的历史变迁,雷州其他地方的傩舞文化差异,甚至与雷州毗邻的其他地市的不同文化优势,吸收更多有关傩舞文化精髓,不断地充实自己,丰满仙排傩舞的形象。

自从走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阿善团队便马不停蹄地为之牺牲时间、奉献自己。这些年轻人都具备“傩”的精神——“驱邪逐疫,祈福纳吉”,传递正能量,弘扬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图片

“我因为喜欢傩舞,平时为了它,花费了不少时间。自己是搞销售的,做生意的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而傩舞传承,需要的就是时间。”阿善说,“要组织队伍,要给新人培训,要在节日里给乡亲们表演,要不断地学习……很影响生意,但家人很支持,这是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主要动力。”

“自己太年轻,傩舞在大家的心目中,似乎只是一项中老年人的事情。在湛江,像我这个30刚出头的人当非遗传承人,应该不多。我要好好珍惜,继续努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创新工作,为傩舞这个民间艺术,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阿善说。

阿善,梦里梦外,虚虚实实,把梦想照进现实,又把现实变为梦想,彼此照应。

(题字:何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