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前赤壁赋》中有一句: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匏(páo)”字何解?
今天,一起认识匏壶
歪歪扭扭形状奇特
匏壶是个什么壶?
壶是一种贮酒器
有方壶、扁壶、高柄小方壶和匏壶
前三种造型都古朴沉稳
匏壶则显得有些“另类”了
它名字中的“匏”是葫芦的意思
匏壶也就是形似葫芦的壶
好好的壶,为什么要做成这种造型?
说法1:“葫芦”的独特寓意
在古代,同饮一瓢水
代表着亲密无间
百姓将匏从中间剖成两半做水瓢
贵族取其含义做成形似葫芦的匏壶
用作盛酒的器皿
匏壶承载着同气连枝的寓意
见证了春秋时期贵族间的友谊与盟约
说法2:与古代天文学有关
《礼记·郊特牲》中记载:
器用陶匏,尚礼然也。
有学者指出匏壶应是礼器
在祭祀时用以盛放“玄酒”
其盖部的鸟形与我国古代天文典籍
所著录的“匏瓜星”或“天鸡星”有关
传说中每年七夕,牛郎会与织女在鹊桥相会,而匏瓜星则在东面遥遥相望。在古代“匏瓜”也可引申为“孤独”之意。
说法3:草原民族“同款”水壶
还有学者认为
匏壶的设计灵感来自
北方草原皮囊壶的造型
△文博日历丨是谁的小皮包这么复古?其实这是一只千年前的____
匏壶的把手和链子位于同侧
既便携又能防掉落
适合草原民族迁徙的生活
很有可能是草原民族的马上用具
设计巧夺天工!
集草原风情、荆楚风韵于一身
尽管造型歪歪斜斜
但丝毫没有影响其精巧繁复之美
器盖上立体圆雕的鸷鸟
鸟喙大张,双眼圆瞪
羽毛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鸟腹下方的凸榫巧妙嵌入壶体
“匏瓜无匹,鸷鸟不群”
颇有种遗世独立的意味
匏壶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
壶腹一侧有虎形把手
虎作蹲伏状,四肢紧贴壶身
身体巧妙变形为便于握持的圆柱
口中还衔着一个环
通过链子与盖鸟的尾巴相连
鲜活的动物造型
充满着草原民族的野性和力量
壶身腹部“蟠螭纹+乳钉纹”组合
又透露着浓厚的南方荆楚文化气息
上承春秋,下启战国
赵卿墓见证“三家分晋”的历史
同一件匏壶
为何兼具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特点?
这还要从晋国的诞生说起
晋国,最初被册封在运城一带
立国之初“方百里”
作为西周抵御北狄侵扰的前沿阵地
经历代晋侯励精图治
晋国不仅成功击退了北狄
还逐渐与这些北方民族相互交融
由此称霸春秋百年
鼎盛时期
晋国地跨晋、陕、豫、冀、鲁
到了春秋末期,晋分三家
韩、赵、魏变法图强,称雄战国
匏壶出土于这一时期的赵卿之墓
据专家推测,赵卿即为赵简子
△赵卿墓车马坑(图源:文博山西)
约2500年前,赵简子创建晋阳古城
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
而2500年后,太原金胜村出土的赵卿墓
让世人得以一睹昔日晋阳古城的辉煌
△赵卿鸟尊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墓中出土的鸟尊、匏壶等珍贵文物
不仅展示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技术
更表现出鲜明的晋国文化特色
为研究晋国的历史提供了无价之证
华夏文明看山西,三晋文化看太原
一件歪着脑袋的青铜“葫芦”
勾勒出山西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
留下的浓墨重彩
文物无声,却生动诉说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伟篇章
一本日历逛遍全国博物馆!
跟着央视新闻规划2025年文博之旅
请戳下方图片链接↓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孙煜祁 视觉丨朱灵萌 技术丨李照瑞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