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11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11月30日,夜色下的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华灯璀璨、端庄典雅。红毯,红妆,觥筹交错;囍字,乐舞,钟鼓齐鸣……一场古意盎然的“大汉婚典”在此上演。48对伴侣执手巡游,经醮子、祈福、合卺、结发等九礼,完成了一场庄严又盛大的集体婚礼。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刘汇出席活动并为新人证婚。
古典韵,新时尚
深红地毯铺陈左右,汉代图腾气势恢宏,大红“囍”字令人瞩目,喜饼、寿面、红团、枣桂等浩浩荡荡排成十里红妆。30日晚的黄兴广场古意盎然,2024第四届湖南汉式集体结婚大典在此举行。
锣鼓开道,声势浩大的仪仗随行,身着玄色(青黑)上装、纁色(浅红)下裳,头戴汉制长冠的新郎们,从黄兴广场出发前往南门口,迎接一袭红黑婚裙、妆发俨然的新娘。在喧天的鼓乐声中,新人们执手同行,从南门口巡游至司门口,再返回黄兴广场。柔和光线照耀着舞台,特别邀请的商代大铙古乐团奏响气势磅礴的钟鼓大乐,让喧嚣的黄兴广场变身庄重肃穆的古礼堂。在礼官的引导下,48对伴侣恪守古制,依次行过醮子礼、传席礼、沃盥礼、祈福礼、同牢礼、合卺礼、解缨礼、结发礼、执手礼,一场古典而唯美的婚礼至此礼成。
为了再现大汉婚典庄严典雅的氛围,主办方和执行承办团队严格以周礼婚制为蓝本,十分注重细节的打造。新人的婚服样式严循古制,采用寓意高贵与阴阳调和的黑红配色,服饰纹样源自马王堆文物的经典刺绣图案,具有典型汉代风格;现场“迎亲”所用的铜锣,来自台湾享有盛名的林午铁工厂,以其锣声洪亮、韵味悠长而蜚声海内外,是台湾北管戏曲和阵头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现场乐团演奏钟鼓大乐的乐器则是复刻自宁乡炭河里出土的商代大铙;所用道具也均依古礼准备,铜盆、酒爵、葫芦、蒲团等各有象征意义。正是这种种细节的铺陈,让整场婚典不仅古韵端庄,更让那些曾经只在博物院观赏过的古代藏品,仿佛在这场婚典中“活”了过来,让无论是参与其中的新人还是观者,对于湖湘源远流长的古文化都有了更立体的感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当新人剪下的鬓发被交结收藏在锦囊,爱情与婚姻的内涵,在这一刻被真正具象化。
“这场婚礼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也赋予了新事新办的时代意义,”文史专家陈先枢表示,“展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沙担当,值得提倡。”
以古礼,证今缘
湖南“大汉婚典”举办到今年已是第四届,参与人数和场景规模均有大幅提升。据主办方介绍,活动通过面向大众招募和市总工会定点邀约,共吸引294对新人报名,经过筛选,共邀请到48对素人情侣或夫妻参与,包括已领证正在筹备婚礼的新人,想要通过参加婚典“预习”婚姻的情侣,还有相惜相守多年的模范夫妻。
前段时间因一张高铁上的合照引发关注的退伍军人情侣吴镔浕和吴莉丹,受到共青团湖南省委的邀请,成为新人中备受瞩目的一对。来自湘西花垣县的两人相识于高中,考入大学后相恋,吴镔浕因为心中的军旅梦在毕业后选择了参军,吴莉丹则用最坚定的方式表达了对男友的支持——和他一起入伍。相恋9年,异地军恋5年,今年一起退伍携手归家的他们,将扎根基层建设家乡。
此外,来自中国台湾的何霖源、陈稚桦夫妇,白俄罗斯媳妇田娜美与爱人田军等新人都备受关注。台湾的4对新人特地带来了当地的“喜饼”,与大家分享这份特别的传统。此前,田娜美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视频走红网络,惊艳众人。中国台湾新人、跨国夫妇与湖湘爱侣齐聚一堂,也传递了“两岸一家亲”“全球一家亲”的美好祝愿。
为了完美复现大汉婚典,所有参与婚典的新人都预先经过培训。礼仪老师不仅耐心教授每一个环节和动作,更细致讲解其背后的文化寓意。例如“醮子礼”代表对长辈的礼敬和家族品德的传承,“合卺礼”代表夫妻合德、甘苦与共。每一次练习都是心灵的成长,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致敬。
沾喜气,共欢乐
早在庆典开始前一周,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口就布置了一扇高数米的“大囍门”,诚挚邀约游客与市民共赴这场盛典。庆典当日黄兴广场西广场还搭建了古典风格的小舞台,采用传统木质结构,雕刻精美,喜庆温馨,市民可以在这些场景里打卡拍照,或与现场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互动,收获装着甜蜜喜糖和满满祝福的锦囊喜袋。在婚典现场,观众还能观赏典雅的舞蹈、祝颂表演,聆听千年乐章的恢宏回响,仿佛置身于三千年前的文化盛景中,感受古代礼乐文明的壮丽辉煌。
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而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是今日长沙最繁华、最潮流、最具时尚气息的中心地带。2024第四届湖南汉式集体结婚大典在这里举行,不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展示,更通过创新形式,积极践行政府提倡的“婚礼简办、仪式隆重”理念,将文化、简约与社会责任深度结合,为新时代的婚礼仪式提供了一种可推广的全新模式。长沙一直是青年友好型城市。不少新人通过“大汉婚典”这一活动,在全城的见证下喜结连理、落地生根、建设家乡。长沙也将一如既往地向年轻人提供相恋相伴、创业发展、宜业宜家的空间。